-- 最被期待搬上银幕的12部科幻文学作品 --
1.《安德的游戏》
作者:奥森·斯科特·卡德
故事简介: 地球遭到外星虫族的侵略。人类孤注一掷,打算联合所有力量跟敌人决一死战。为了决出能够领导全世界的军事天才,人类建立了战争学园,挑选少年进行培训。而训练的内容就是在电脑上像玩游戏般指挥模拟战争。最后,命运终于降到安德的身上。
电影展望: 这故事模式有点像现在流行的“网游小说”,主要兴奋点在于不断地杀怪升级加属性。其中关于军事战术、心理建设方面的阐述也很有附加价值。少年学员之间的互动与竞争,以及对虫族真相的逐步揭秘,都是戏肉所在。电影版已经在拍摄中,由《金钢狼》加文·胡德执导,《雨果》阿沙·巴特菲尔德主演,预计2013年上映。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星河战队》版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2.《海伯利安》系列
作者:丹·西蒙斯
故事简介: 人类早已向外太空移民,星散于宇宙中的几百个星球。这些星球组成联盟,呈现巨大的繁荣。但是,有个叫做“海伯利安”的星球,却流动着神秘的力量,成为不确定因素。于是,七名来自不同社会、不同职业、怀揣不同目的的人,被一同派往海伯利安“朝圣”。在旅途中,他们讲述了各自的故事,交织出一片来龙去脉。
电影展望: 小说刻意将文笔往史诗靠拢,作为文学是值得肯定的手法。但正经史诗改编大片很容易雷,或许可以考虑照搬原作的“拼图”模式,拍成概念悬念片。甚或再往文艺方向走,类似《索拉里斯》。曾经有传说过一个《海伯利安》改编项目,是融合了续集《海伯利安的陨落》(继续交待战争真正爆发之后的故事)一起,这也是一条可行之路,但是很难还原小说的韵味了。
3.《基地》系列
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
故事简介: 未来,人类建立银河帝国。拥有伟大智慧的科学家哈里·谢顿发明了一套“心理史学”,能够以概率方式预测超大尺度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他算出帝国很快将要走向衰亡,于是他带领了一些人,把某星球建立为“基地”。基地表面上的工作是编写银河百科全书,作为留存文明火种的避风港,然而实际上却是牵动历史,影响全人类命运的关键。之后一千年内,每遇有社会发生转折之时,谢顿预先录好的信息就会出现,教导人们怎么渡过难关,一次次将历史扳回他所设定的轨道。
电影展望: 作为科幻大家阿西莫夫最经典的系列,《基地》电影化这件事多年来时不时有人提。但是,这个系列太过庞大,只拍一部分无法反映出基地全貌,硬要拍又显然塞不下这么多内容。而且随便乱拍则一定会毁掉经典。想来想去,最理想的情况还是像《魔戒》那样,以电视剧的长度去拍大电影。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