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三角尺 来源丨电影贩小组
今天,就来介绍一部处于此类电影金字塔顶端,又相对小众的作品——《X圣治》。
导演是日本悬疑恐怖大师级的人物——黑泽清。将悬疑与恐怖结合,营造出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是其拿手好戏,其带有浓厚作者色彩的作品不仅是日本旬报年度十佳的常客,也深受国外评论界的推崇。
导演黑泽清
影片原名《Cure》——即「治愈」,若要治愈,必是有疾病在先。而影片开场场景,就是在一家医院之中。
病人是一名女子,名叫文江,在精神科接受精神辅导。缓缓地念着一本书——“实际上,这个追求者几乎无可挑剔,要不是他长着一脸蓝胡子的话。”女子把书放下,正是那本著名的童话《蓝胡子》。
蓝胡子将其历任妻子残忍杀害,并将尸体藏于城堡的秘密房间中。有关蓝胡子的原型有很多说法,最普遍的一种是来自于十五世纪的杀人魔吉尔斯·德·莱斯,莱斯沉迷于炼金术并崇拜魔鬼,将儿童抓来残忍杀害献祭给恶魔。这一定程度也与本片之后的剧情形成了呼应。
接着,镜头转向街道之上——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下班回家,在路过隧道时,顺手将松动的水管拧下。室内,上班族若无其事的拿起水管,朝床上的女人猛地砸去。但其脸上丝毫没有表情的变化,如同穿衣喝水一般理所当然。
随后,主角警探高部登场。我们得知,这已是最近的第三起类似的谋杀案。凶手之间没有联系,而死者却都有着共同的特征——身上有着两道组成字母X的伤口。
所有的凶手被审问后均未透露出任何的作案动机,并都表示是突然有了行凶的念头,当时觉得就是应该动手,而事后得知自己的所作所为,又都惶恐懊恼。
案件毫无进展,警探高部疲惫地回到家中。我们发现,片头的女子文江,就是高部的妻子。文江的精神问题日益严重,记忆能力逐渐下降,从记不住是否洗过衣服,到去商店购物后,就忘记了回家的路。
可以看出,工作上的重压再加上妻子的问题,已经让高部心力交瘁。
同时,故事在另一边展开。一位没有记忆的男子在四处游荡。男子不仅失去了之前的记忆,同时也丧失了记忆的能力。我们从其外衣的洗衣店收据中得知,那字名叫间宫。
和间宫对话,他总是重复着同样的问题,打探着人的经历——「说说你的故事吧」,「你是谁?」
而和间宫接触过的人,无一例外,之后成为了诡异凶杀案的凶手,在尸体上留下了X的标记。
而另一边,警探高部由于妻子的原因,曾看过一些精神分析方面的书籍。面对一系列频繁发生的诡异案件,有了凶手被催眠控制的猜想。
那么,高部的猜想是否正确?失去记忆的间宫到底如何造成的凶杀?这之后到底隐藏了多大的秘密?
后面的内容,就不剧透了,但看到结尾,你一定会头皮发麻。
而对于该片来说,氛围的营造可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社会氛围。间宫的催眠,或说心里暗示,正是激发出人潜意识中的阴暗面。而片中也曾指出,如果认为杀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允许的,这种心理暗示就无法生效。
换言之,被间宫接触到进而影响成为凶手的人,在内心深处都给了间宫可乘之机,而这种病态的心理,正是因社会压抑或社会关系产生的负面情绪催化而成。
主人公警探高部就是典型的例子,工作上任务繁重而且压力巨大,而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无形之中更增添了高部的心理负担。但无论是作为警探还是丈夫,社会身份不允许他退缩,不允许他出格,虽然潜意识之中渴望着解脱——妻子死亡的幻觉频繁出现,这种矛盾的内心也让他面对间宫咄咄逼人的追问,一时竟崩溃失声。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间宫本能似的问着「你是谁?」,一遍又一遍,则是要将人的社会关系一层层剔除。如同没有记忆的他一样,没有了职业,家庭,朋友,没有这一切参照物,脱离了这一切社会关系,你究竟是谁?被社会关系压抑下的病态心理也就因此暴露无遗。
而间宫影响的人囊括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上班族、老师、警察、医生、学者——通过这些病态的个人,一副病态的社会景象跃然于银幕之上,无处不在的压抑感也就呼之欲出。
影片中没有过多的血腥镜头,而对于行凶场面,黑泽清选择用一种客观冷静的视角呈现。
镜头多为远景,将观众至于旁观者的位置之上。
而被催眠影响的凶手,在行凶的瞬间,都是将其当作理所当然的平常之事。所以,用这种克制的方式展现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凶杀现场,可谓是再合适不过。扭曲的恐怖让人不寒而栗。
试想一想,就如同现实生活,你在窗外突然看到飘过了人影。就是那么毫无征兆,和平日里的其他瞬间没有什么不同。但多日之内,你将不断怀疑自己,自己是否真的有看到,而如果是真的,看到的到底是什么?这个画面就会一直如同梦魇折磨着你。
这就是将悬疑和恐怖结合起来的威力。
再配合上开放性又戛然而止的结尾,以及可供解读的社会学深度,
《圣治X》真可谓是教科书般的细思极恐。
后台回复“圣治 ”,可能会有好东西
电影评论
aipin201310
电影丨批评丨评论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