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猫在片中仅仅出现了四次。当它躺着时,大肚皮一起一伏,当它等车时,头顶一片荷叶,当它坐在树干上时,静夜如梦。不管它怎样,都只有孩子才能见到它。
冰川思享号特约撰稿 | 叶克飞
《龙猫》首映三十年后,中国观众终于可以在大银幕上见到它的数码修复高清版。网上流传多年的那句“欠宫崎骏的电影票何时才能还上”,眼下总算有了个实现机会。
▲《龙猫》海报
即使仅仅是数码修复高清版,即使仍然是怀旧的2D,《龙猫》的票房依然可期,甚至有上演神话的可能。
那些十几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看着VCD、DVD或网络下载版《龙猫》的中年人,会与从小就看着《龙猫》长大的孩子一起走进影院,上演无数个合家欢。
也许,大多数成年观众都早已看过《龙猫》,甚至看过十次或几十次,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为情怀买单。
《龙猫》诞生后的三十年,正是人类从传统工业时代迈向互联网时代,进而又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三十年,变化之巨大和迅猛,甚至让人有恍惚千年之叹。
可圆滚滚的龙猫,依然可以让人瞬间爱上,老少咸宜,成为宫崎骏、吉卜力乃至日本动漫永远的图腾。即使是经典动漫形象数之不尽的日本,也再没有哪个形象能像龙猫这般深入人心。
图/《龙猫》
只是,多年后的今天,高畑勋已逝,宫崎骏老去,吉卜力工作室的未来画上问号。即使仍有未来,也再不会是一代人记忆中的那个。
这使得过去的三十年弥足珍贵,也使得这三个问题更具价值:
为什么是龙猫?为什么是宫崎骏?为什么是吉卜力工作室?
叫好不叫座,却让吉卜力起死回生
1985年,吉卜力工作室成立。时间向上追溯20年,也就是1965年,《太阳王子霍尔斯》问世,那是宫崎骏与高畑勋的第一次合作。至于他们相识,还要再向上追溯到1963年。
▲1985年,宫崎骏(左)同高畑勋(右)以及铃木敏夫等一起统筹成立吉卜力工作室(图/网络)
通过20年的了解与合作,他们终于有了更深入的合作。吉卜力工作室成立时,宫崎骏45岁,高畑勋50岁,一个正值不惑,一个已知天命。合力创造最动人的影像,成了他们下半生的梦想。
吉卜力的第一部作品是《天空之城》,这部叫好又叫座的片子无疑开了一个好头。但随后的吉卜力,似乎有把一手好牌打烂的倾向。宫崎骏拍出了过于简单的《龙猫》,高畑勋推出了舒缓但沉郁的《萤火虫之墓》,似乎都不太讨好。
图/《龙猫》
图/《萤火虫之墓》
若非德间书店总裁德间康快四处奔走,联络发行商,二者也许都会失去上映机会,吉卜力也难逃破产命运。
即使是最终上映,二者的票房也依然不高,但却为吉卜力赢得了巨大的口碑,均成为动画史上经典之作。尤其是《龙猫》,几乎包揽当年日本电影界所有大奖。
更重要的是,龙猫这个形象使得因票房不佳而依然亏损的吉卜力工作室赢得了第一桶金。因为龙猫的可爱,迅速被动漫周边制造商看中,大量手办、布偶的出现,填平了吉卜力的亏损。
宫崎骏一直对商业动画看不上眼,但他也深知钱的重要性,他对作品的要求标准,恰恰是“有意思、有意义、能赚钱”。挽救吉卜力的龙猫,就这样成为了吉卜力工作室的LOGO。
更重要的是,在宫崎骏乃至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中,《龙猫》几乎是最简单的一部。它没有《千与千寻》式的瑰丽,没有《红猪》式的沉郁,没有《平成狸合战》的社会性……
可它却能够打动不同代际,且历久弥新。
《龙猫》的纯真可超越时光
如今前往日本,寻找龙猫会成为许多人的旅行目的。音乐盒、玩偶、挂饰、纸牌、明信片、手办……各种周边产品都有着永不过时的魅力。这个毛茸茸的大家伙,出现在无数孩子的房间里,甚至成为童年的一部分。
这是一个属于龙猫的产业帝国,我们心甘情愿成为它的臣民。
《独立报》认为它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卡通角色之一,并形容它“纯洁且令人敬畏,比任何宫崎骏创作的其他生物更能吸引儿童的无邪心灵与魔法”。
许多人即使看过多次《龙猫》,也往往忽视一个事实:大龙猫在片中仅仅出现了四次。因为,它仿佛一直都在。当它躺着时,大肚皮一起一伏,当它等车时,头顶一片荷叶,当它坐在树干上时,静夜如梦。不管它怎样,都只有孩子才能见到它。
图/《龙猫》
当大人失去好奇心和探索能力,失去无条件的信任与美好想象时,他们就无法再见到龙猫。对于宫崎骏而言,这不是最具想象力的设定,却是最动人与温暖的设定。
它当然是最好的抚慰,当日本泡沫经济陷入崩溃之时,简单质朴的《龙猫》呼唤着纯真,给日本人带来了希望。
正如宫崎骏所说:
“创作一部动画也就是创造一个虚拟的世界,这个世界慰藉着那些失去勇气的、与残忍现实搏斗的灵魂。”
吉卜力代表着一种极致
1989年,宫崎骏执导《魔女宅急便》,成为日本年度最卖座电影,吉卜力的票房神话就此开启。
1991年是《岁月的童话》,1992年是《红猪》,1994年是《平成狸合战》,至于1993年,吉卜力首次启用宫崎骏与高畑勋之外的导演,由望月智充执导TV动画《听见涛声》,则在电视界收获超高收视率,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吉卜力作品,它呈现的与宫崎骏、高畑勋截然不同的现代都市青春况味,总能让我不经意想起。
图/《听见涛声》
进入21世纪,《千与千寻》成为日本史上最卖座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悬崖上的金鱼姬》和《起风了》同样口碑极佳。
图/《千与千寻》
图/《哈尔的移动城堡》
图/《悬崖上的金鱼姬》
图/《起风了》
宫崎骏与高畑勋联手,不惜成本,心无旁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从未有过劣作。即使一次次创下票房纪录,吉卜力的高成本使之一直没有赚太多钱,但宫崎骏和高畑勋从未妥协。
吉卜力的可贵之处,在于每部作品都是寓言。不管是宫崎骏的瑰丽想象,还是高畑勋的沉缓现实,都未曾放弃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和追问。比如《魔女宅急便》,就隐喻着生命的成长。
图/《魔女宅急便》
这当然也和日本文化的极致性有关,以至于动漫、电影等行当,对人生的探寻都远远大于或快于技术追求。
这种极致的探索,需要天才去支撑,但也注定无法持久。
天才的一言堂
二战后,日本在困顿、挣扎和反思中涌现出了一代精英,甚至可以说是现象级的天才井喷。宫崎骏和高畑勋就是其中翘楚,他们将自己的智识、思想与生命体验投射于作品之中。
这种智识上的极度魅力,人生体验的丰厚,是后来者无法企及的。也正因此,许多人叹息的“吉卜力一言堂”,其实说到底是一代天才的苦无知音。
图/《龙猫》
因此,多年来的吉卜力,始终是宫崎骏与高畑勋二人的梦想平台。即使有望月智充等人的惊鸿一现,也仍然无法打破这个格局。
当高畑勋逝去,宫崎骏隐退后,吉卜力必然面对后继无人的问题。甚至整个日本动画业,都被笼罩在一代天才的阴影之下。
但即使吉卜力难续辉煌,曾经的经典也可超越时光,就像这三十年来的《龙猫》那样,成为不同代际的合家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