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娱乐 >> 流行音乐 >> 正文
为什么张学友、黎明翻唱的日本歌很多,同为天王的刘德华却很少?

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香港的娱乐事业整体到达了盛世的巅峰,影坛和歌坛都巨星云集,经典作品不断。

盛世之下,同时也存在着各种隐患,比如优秀的歌星很多,但优秀的音乐创作人却并不多

在谭张争霸到四大天王统治乐坛的年代,也是香港乐坛神仙打架的光辉岁月,天王天后级的歌手很多,但配得上他们的大师级音乐创作人,特别是作曲家明显不够用了。

所以,从80年代开始,香港乐坛就开始掀起一股翻唱的风潮;一开始是翻唱日本歌曲,后来翻唱台湾省歌曲,也有少量英文歌曲的翻唱。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1989年的《夕阳之歌》,原本是日本歌手近藤真彦原唱,后来陈慧娴翻唱了一个粤语版叫《千千阙歌》,林振强填词。《千千阙歌》仅仅发布了一周,乐坛大姐梅艳芳又翻唱另一个版本,还叫《夕阳之歌》,由陈少琪填词。

后来,在那年的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上,爆发了这两首歌的千夕之争;最后,梅艳芳的《夕阳之歌》获得了十大劲歌金曲的金曲金奖,同时自己还连续第四年获得了最受欢迎女歌星奖,成为最大赢家。

在这届十大劲歌金曲之后,陈慧娴和梅艳芳都先后宣布退出;陈慧娴是退出歌坛,跑去美国读书了,错过了登顶天后的最佳时机;而梅艳芳只是退出乐坛颁奖礼,仍然是乐坛的天后巨星。

虽然这次千夕之争对香港乐坛的影响深远,但仍改变不了香港歌手翻唱日本歌曲的风潮,因为在那样火爆的市场环境下,要想保持自己的市场和江湖地位,必须多唱新歌多出新碟,否则不是被市场遗忘,就是很快就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翻唱无疑是最快捷的方式;而且,翻唱一首外语老歌,对本地听众来说也依然是一首华语新歌。

【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原创的华语摇滚乐队BEYOND,离开香港选择的目的地就是日本。】

在网上,有人做过统计,当时香港乐坛最红也最具统治力的歌手,谭咏麟、张国荣和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四大天王,总共翻唱过100多首日本歌曲。

其中,

张学友37首,包括《李香兰》、《蓝雨》、《月半弯》、《分手总要在雨天》等;

张国荣28首,包括《风继续吹》、《不羁的风》、《Monica》、《有谁共鸣》等;

谭咏麟26首,包括《忘不了您》、《雨夜的浪漫》、《朋友》、《爱情陷阱》等;

黎明22首,包括《我的亲爱》、《夏日倾情》、《夏日烧着了》等;

郭富城11首,包括《对你爱不完》、《唱下去》等;

刘德华9首,包括《长夜多浪漫》、《笑着哭》等。

可以看到,张学友、谭咏麟、张国荣在日本翻唱歌曲上的受益最大,经典曲目最多;其中,张国荣、郭富城的成名曲就是日本翻唱歌曲。

了解香港乐坛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当年香港乐坛的盛世主要分两个阶段,一是80年代的谭张争霸,二是90年代四大天王的绝对统治

翻唱28首的张国荣,和26首的谭咏麟,可以说是平分秋色,符合当年他们争霸时的态势。

四大天王年代,有歌神美誉的张学友,作为四大天王的老大哥,翻唱了最多的37首日本歌可以理解;可是为什么获奖最多,唯一可以在唱片销量上挑战张学友的刘德华,却仅仅只有9首呢?还不如黎明和郭富城。而且曲目的经典程度也远不如前几位。

那时候的歌手都是歌影两栖发展,做歌手的同时也拍电影;在影坛,刘德华依然是天王,张学友多次和刘德华合作都只能做配角。

可是为什么在翻唱日本歌曲这块,刘德华一张专辑都凑不够,张学友却有37首那么多呢?

根本原因就是歌手背后的唱片公司

都是由唱片公司为歌手挑选翻唱的歌曲,并且搞定版权和重新填词、编曲等技术工作,歌手只要唱就完了。

在这六大顶流香港歌手中,谭咏麟和张学友一直都是宝丽金唱片的当家歌手,后来宝丽金被环球唱片收购,他们把合约转到环球,至今都没换过东家。

张国荣经历过宝丽金、华星、新艺宝、滚石和环球;刘德华经历过华星、宝丽金、华纳、艺能动音、加际娱乐等公司;黎明经历过华星、宝丽金、新力,后来自己成立A music;郭富城经历过飞碟、华星、华纳、大国文化等公司。

相信很多朋友都发现了,在这六大香港顶流男歌手中,只有郭富城没有在宝丽金呆过,其他五位都和宝丽金有过或长或短的合作经历。连香港歌坛的第一代歌神许冠杰,也在宝丽金呆过十几年。

其中,谭咏麟和张学友两代天王一直没离开过;在谭张争霸之前,张国荣在宝丽金呆了4年,还没红就走了。1999年,宝丽金被环球收购,张国荣又回来和谭咏麟做同事,一笑泯恩仇。

在环球期间,张国荣和谭咏麟还合唱过一首《幻影+雾之恋》,由谭咏麟的《幻影》和《雾之恋》组成;其中,《雾之恋》就是一首日本翻唱歌曲。

所以,一切的根源,都绕不过一个曾经统治着香港乐坛半壁江山的宝丽金唱片

成立于1970年的宝丽金(PolyGram),是一家国际唱片业巨头,总部在伦敦,在全球主要的音乐市场都有分公司,包括香港和日本。其中,香港和日本,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亚洲地区的分公司,都属于宝丽金的远东大区。

在这里,不得不得一个重要人物郑东汉,也就是著名歌手郑中基的老爸;当时他就是宝丽金的远东大区总裁,后来到环球唱片,他还是环球的泛亚太区主席。

郑东汉生于台湾省新竹市,在香港长大,曾和泰迪罗宾组过乐队,担任吉他手。作为音乐人的郑东汉,也许不算成功,名气还没有儿子郑中基大;但入主宝丽金之后,他却是最成功的音乐操盘手,香港乐坛真正的教父。

邓丽君出道后不久,就是由郑东汉把她精心包装,推向日本市场,迅速红遍全亚洲;许冠杰被誉为粤语歌曲的开山祖师,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许冠杰唱粤语歌的幕后推手就是郑东汉。

所以,许冠杰20年的签约歌手生涯,有18年是在宝丽金的;而邓丽君从1974年开始,直到1995年去世,一直都是宝丽金(台湾省公司)的一姐。

也因为在日本有巨大的知名度,邓丽君翻唱过很多日本歌曲,比如《漫步人生路》;甚至发过日语专辑,唱过很多日语歌曲,比如《小村之恋》等。

网上流传一个说法,在八九十年代一个中岛美雪养活了半个香港乐坛,因为她有70多首歌曲被翻唱为中文。换句话说,有两三个中岛美雪,就可以满足香港乐坛最顶流的几大歌手翻唱了。

那个年代,除了六大顶流和几大天后,其他很多二三线歌手都有日本翻唱歌曲,总数超过300首;比如差点成为四大天王之一的李克勤,最著名的《红日》、《月半小夜曲》等作品,都是日本翻唱歌曲。

当时人口过亿的日本,是全世界第二大音乐市场,而香港只是个600万人口级别的城市。所以,用当时丰厚的日本歌曲资源支援香港乐坛,完全没有问题。

正是因为郑东汉宝丽金远东总裁的身份,为香港歌手翻唱日本歌曲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和渠道;因为日本公司也归他管,而无论是香港还是日本公司的歌曲版权,都归同一个宝丽金。

也因此,在宝丽金呆得最久的张学友和谭咏麟,翻唱了最多的日本歌曲;黎明在宝丽金8年,也有22首翻唱。

在新艺宝成名的王菲,也得以享受这种翻唱日本歌曲的便利,她的第一张专辑《王靖雯》有5首翻唱歌曲3首是日本歌;1992年的成名曲《容易受伤的女人》,就翻唱自中岛美雪的《口红》。

没在宝丽金呆过的郭富城,以及只在宝丽金呆了3年的刘德华,翻唱的日本歌曲就相对少了很多。

至于翻唱比谭咏麟还多的张国荣,则是因为他的成名曲《风继续吹》和《Monica》等,都是日本翻唱歌;跳槽到华星之后,继续选择一定数量的日本翻唱歌曲,也是保持和谭咏麟竞争的需要;而且,张国荣也没有真正远离宝丽金,依然享有翻唱日本歌曲的便利。

【张国荣签过4年的新艺宝唱片,1985年成立,其实是宝丽金和新艺城电影的合资品牌。】

后来,香港歌坛随着整个香港娱乐事业的衰落而衰落,其中有盗版的猛烈冲击等外部原因,但也和自身音乐创作力枯竭直接相关。

那个辉煌的香港乐坛盛世过去了,但他们曾经翻唱的日本歌曲却流传了下来。

娱乐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广濑爱丽丝将主演4月新剧 首次饰演教师
日媒曝桥本环奈计划年底结婚,正在与经纪公司谈条件
AKB48本田仁美宣布毕业,毕业公演时间尚未确定
文春曝三上悠亚、千贺健永、长尾谦杜三角恋
杰尼斯艺人上电视或受限,多家公司停止与其合作
日媒曝杰尼斯事务所将变更社名,预计9月中旬公布
NHK宣布将不再起用杰尼斯艺人,红白歌会也将受限
反町隆史与松岛菜菜子夫妇共演《GTO》特别篇
杰尼斯事务所解体更名,计划新设代理公司
冈田准一退出杰尼斯事务所,计划成立个人事务所
NCT李泰容将于2月以个人身份回归,并举办个人演唱会
横滨流星主演的第64部NHK大河剧首集收视率创历史新低
乃木坂46与田祐希宣布即将从组合毕业 粉丝称“难以置信”
米津玄师时隔6年将再次登上红白歌会舞台
日本演员中山美穗在家中身亡 曾出演《情书》
日本演员中山美穗在家中身亡 曾出演《情书》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携经典旧作《如父如子》来华,电影问世11年后首次在中国内地正式上映
《名侦探柯南》编剧创作的小说《问题房屋》影视化  上川隆也主演
电影《只此青绿》惊艳亮相东京
第3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周“金鹤奖”揭晓
竹内凉真主演的真人改编剧《如龙》即将播出
福山雅治与东野圭吾再度携手 《无名之町》被改编成电影
木村拓哉女儿主演《女神降临》真人版电影 首次挑战爱情喜剧片
坂本龙一之子空音央携新作亮相平遥影展
《幕府将军》《绝望写手》获第76届美国艾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