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南京,南京》——如何看待过去历史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视界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11 13:47:05 文章录入:suyang 责任编辑:suyang

 很早就有心写关于日本问题的文字,但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不敢写,怕挨骂。直到最近热炒的《南京南京》上映,日前,到海淀剧场里看了下《南京,南京》,又和多个看过的朋友交流了一下心得,才终于鼓起勇气写点心得,供板砖扔来。

一、对电影本身思考

  南京大屠杀过去70多年了,虽然中间不少日本友人前来道歉等各种形式悔过,但给我们民族带来的深重伤害至今仍丝毫未减。这些伤害,一方面是南京大屠杀本身的沉痛,一方面源于日本当局企图掩盖侵华战争事实的激怒。

  一提到日本人,嘴里就骂“日本鬼子”、“小日本儿”。我们国人中的一些热心青年,一提到打日本,就立马豪气万丈,大叫一声好,掷地有声,恨不得立马就冲到日本去,随便逮几个日本人,一刀子一刀子削成几块。要是日本人在国内嚣张,那肯定拳打脚踢,棒棍交加,足见国人对日本人仇恨之深。

  影片中,没有像以往南京纪念之类的片子充满了血雨腥风和残暴杀戮。而是始终通过黑白胶片的形势,深刻剖析了在战争面前几个重要人物的心理写照,包括我们尊敬的年轻的“日本君”。有人指责此片过多的表现了国人的麻木不仁,有的咒骂陆川君祖上是日本后人,是地道的“文化汉奸”……

  每个人的观点都有其立场和出发点,本身没有错误,也不存在谁对谁错,因为今人拍过去这段历史,画面再精雕细刻,也难以理解当时的场景和环境。

正像一位业内人士所言,“没有什么伟大不伟大,也不存在什么比较,1938年的南京是不可以拿来做比较的”。

  1938年的南京,这个题材对于任何导演而言,都会非常棘手。因为,在国内目前的环境下,局限因素会很多。如果对侵略者的暴行详加描述,会使影片有一种对于杀戮和强暴病态的快感,而且还会把敌人脸谱化成为一群单薄的禽兽,把杀戮同类归结为简单的兽性。

  其实,他们当时本身就是一群野兽,在被中国军队强大阻击面前,所谓的大和民族的自尊心受到了强烈的重伤之后做出的人类最原始的反映,才有了无端的报复和血腥的屠杀。但杀戮和强暴的镜头过多,过程冗长,成为一种无节制的渲染,会侮辱了已逝无辜的亡灵。

  但同时,此片过多的剖析了年轻的日本兵(我记不住这个名字,也不想记)在残酷的战争面前,心理上的煎煮和人性上的思考,个人觉得有些篇幅过长,角度选择有些欠妥。

  对于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本身,我想每个国人都不应该忘记,也不会忘记,但我们也不是一味盲目的去痛恨。在无情的战争面前,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状况下,再年轻的日本小孩子被征来,都是怀着侵略和征服的目的的。尤其是经过中国军队惨烈的阻击后,失去理智的大脑哪还有时间日后再重新审视下自己是否良心受到谴责和不安。就像目前有的人一时冲动犯了法,我们可爱的记者事后采访问“你当时怎么样,现在怎么样”等一样可笑。

  在历史大事大非面前,是需要铭记的,是不能仅仅从人性的角度上去分析的。导演是否想通过个案来说明战争下全世界所有人的善良本性,以一种新的面孔和视角来对待此前的战争题材,不得而知,也许只有剧组本身才清楚,暂不评论。陆川此片,想表达的东西是很多,但此举,个人认为在影视形象和在文化形象上,都是值得探讨的。

  1938年的南京是什么情况,是南京政府的首都,南京的沦陷是整个国家的沦陷。全国茫然,民不聊生,尤其是千百年来,封建思想压迫和儒学专制下的普通百姓和官绅工商等各种阶层的对比反差。

  学生时代看南京大屠杀的各种资料时,看的最多的就是黑白照片里国人麻木不仁、沉默无助的眼神。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苦难太多太深,这么多苦难让他们已经绝望的放弃一切希望,放弃一切企求,面对死亡,面对这人类终极的恐惧,他们却表现的如此麻木,如此毫无所动。这眼神,比任何鲜血都要淋漓可怕。

二、如何看待过去历史

  在网上,有人曾提出要恨也应该恨当时战争下的日本人,日本当局不敢正视历史,是觉得那一段也可耻……。突然一看觉得似乎有点道理,但细想一下,有些可笑,甚至于愚蠢,不想过多评议。人类的思想是不断的蔓延和发展的,下一代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是完全可能由上一代通过说教等各种形式来美化、歪曲和演绎的。举个简单例子,一个在某地方师范大学上学的学生,如果没有其他特殊情况安排他岗,只能回去就业教书的话,那么他所教的知识体系和有些观点,更大程度上是来自于读书时的教授本身的。这样,一代传下去,始终是一个知识体系,除非,在过程中,个人有新的感悟和吸收。

  日本当局一直不敢正视历史,企图通过修改教科书等方式掩盖侵华战争的事实,是很让人愤怒的。这和日本国家发展自身利益取向有关,正视历史不能只是中国单方面的事情,日本人永远也抹杀不了历史的罪恶,暂不多说。

作为国人一份子,个人虽没有生活在那种社会,也庆幸生于和平年代,历史不能忘记,血的教训要牢记于心。但在发展的今天,以如何的心态去看待这个问题,是值得探讨的。

  结合严重的金融危机和多灾多难的国情,我想表达的是正视历史之外,同时,更要理性的对待问题,以学习的态度,吸取他人之长,弥补自身之短,形成合力,为我作用,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日常的抵制日货也罢,打砸商场也罢,该正常购买的还要照常购买,因为商品本身就是交流的,相互的。热血青年的“抗日、抗法”运动,早已被在华的商家和在外企工作的同仁们所熟悉,在随后的节假日促销活动中,此情续逐步就慢慢消失。但,我始终认为,这种血性还是值得肯定和发扬的。

  国家在发展,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官员腐败、法律民生、文明程度、精神信仰、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系列问题。国家各级政府也想了一些办法,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解决根本问题,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和路要走。

  举简单例子,最近“五一”休假回老家,看新闻播放某省今年一季度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8%经济指标等。作为老家人,对本省的情况再熟悉不过了。曾经全国知名的牛奶纳税大户轰然倒地,纺织业在徘徊中前进,钢铁行业受全球经济形势一路价格下滑,房地产业售价迟迟不见回暖,制药行业几经重组仍然产品单一,各地市城市化进程相对沿海地区落后不止五十年,市民精神文化层面观念淡薄,等等诸如此类,真不知是是如何统计,当时看后的感觉就像是在看文革期间电影一样,突然放了颗卫星。

  说这么多,仅以某地案例,举一反三,相信全国上下会有多少此类现象。当然,这是各级政府的事情,不归我这平民百姓操心。仅仅想表达的是在我们的意识形势和体系观念上,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有些问题还是需要深层次的思考的。

  因此,在诸如日本等民族问题上,光痛恨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我们自醒,加强民族产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等各方面,方能自立、自强。

三、学习西方同时,更要向日本学习

  曾几何时,在小时候的记忆中,无论是家里的油灯,用的铁锹,还是当时的《聪明的一休》等等,到今天的汽车、家电、商业等各领域,身边充满了日货的痕迹。战争走了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商业和精神领域的“洗礼”。

  短短几十年,同样经历战火的日本民族,奇迹般的崛起,在我们搞意识形势斗争的同时,对方却抓住了快速发展的时间,索尼、松下等各种企业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尤其是大和民族的精神信仰和教育文化的发展,影响很深,一时间被世界称为“可怕的日本民族”。

  20世纪初,日本花了30年进入“列强”行列。二战失败后,用了20多年超过欧洲各国,跃居世界经济次强。我们经历了30年高速成长,仍与日本等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当然,两个国家基础和国情不同,发展道路也不一样。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除我们自身努力之外,与虚心向国外经验学习是分不开的。

  在当前金融危机面前,有学者曾提出掀起第三次“学习日本潮”的观点。文章称“美欧的一些发展理念和制度设计,并不能适合中国的需要。如果说,未来中国在发展中,更需要有选择地向国外学习的话,那么日本仍应是一个主要目标。之所以提出第三次,是中国人曾有过两次学习日本的经验,第一次是百年前,甲午之战失败后,中国人知耻后勇,拜敌为师。第二次是30年前,邓小平访问日本,体验自动化,乘新干线、感受高速度,国内随之掀起了一股“学习日本”的热潮。”

  当前,世界格局在和平中动荡,欧美模式遇到瓶颈,我们自身发展阻力重重,都逼迫我们以更高、更全面的视角再一次学习日本。现在,更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更需要找出差距、后来居上。毕竟,善于学习,也是一种自信表现。

  很多时候,真的是在我们个别人身上,舍不得放下封建传统观念,文化和意识形态特别像《倚天屠龙记》里的灭绝老师太,不是一味的盲目自我,就是一味的灭绝,从来没有沉下心来,认真反思,虚心学习。

  国人喜欢讲些大而不当的大话,就好像向天空射箭,一定命中目标,但是无用。讲大道理很容易,但要明白大道理而能实施的人,才是真的深刻和伟大。海尔总裁张瑞敏讲“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说的比较有道理。很多道理我们好像是知道了,其实并没有真正懂得,因为我们没有去做。

  国家之间如此,各地发展亦是如此。记得当年企业重组、政企合并时期,亲身所见个别人宁可每天在办公室领三五百工资,也不愿意自谋其力,突破自我。即使成了下岗工人,也端着架子,逞口舌之利。当然这只是个别现象,毕竟发展时期不同了,社会也在进步,此类现象越来越少了,但余威还在。

  关于到底学习日本什么,由于本人也没有去过日本,但由于工作关系,与很多在日本留学、工作、考察,甚至是在日资企业工作的中高层人士接触来看,还是有些心得。归结一下,主要有几点:教育体制(尊重人才)、民族观念(做好本职工作就是爱国)、国民素质(做事不能给别人制造麻烦)等各方面。相信,专家学者研究成果更多,暂不多说,以免笑话。

  日本当年从战后废墟站立起来,30年后重新发展,不能简单的说是教育或人才或意识等哪个单一的领域,应该站在民族的角度,从全方位来分析这个东方岛国的发展规律,以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才能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写下上面文字,从心灵和感情来说,并不轻松而且沉重。但是现实就是如此,不以我们善良情感和美好的心灵为转移。正所谓,“知耻而后勇”,是国人智者的选择。再次声明,我不是汉奸。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