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陌上过客
一 选择生,还是死?选择刀,还是枪?这是个问题。 对于人生来说,起初大多是些漫不经心的小事,凭着当下的感觉义无反顾的决定;然后才是残酷的现实,追求利益必然要做出痛苦的抉择;然后到了结局,讽刺的是,你发现你又转回到起点,面临着最初同样的选择。此时此刻,你会选择哪一条道路呢?初衷不改还是痛定思痛? 这样的时刻其实颇多偶然,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实是,只有这一刻的选择才能确证你一生的路。所以对于近藤勇和新选组来说,最能确证他们价值的选择是:选择跟最初一样的选择,坚持跟最初一样的信念。这样,一旦脱开生之茧,他们就能彰显自身作为存在的最大之价值,不是一国一城之主,不是旗本与御家人,自然也不是刽子手与壬生狼,而是秉持“心”之武士。 日本人惯以樱花喻武士之道,不恋生,只求一瞬的怒放。那么,在历史长河里仅存六年的新选组,正值壮年的诸士——三十四岁的近藤勇与土方岁三、三十二岁的山南敬助、二十六岁的冲田总司、甚至三十六岁的芹泽鸭等——之人生,无一不是这种理念的最好体现。新选组的故事之所以在当代一再被搬上舞台,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价值认同,还有其间所凝结的无以伦比的美。这种美,愈是遭遇时代动荡与变迁,就愈发闪烁。 某种意义上,跟近藤勇所尊崇的赤穗四十七浪士一样,新选组也堪称武士道的楷模之一。 二 在第四十三集《决战油小路》里,从新选组全身而退另组御陵卫士的伊东甲子太郎为了获得萨摩籓的信任,计划暗杀近藤勇;事败之后又约近藤勇会谈,欲在席上亲手刺杀他。谁知近藤勇对伊东甲子太郎的心事了然于胸,席上一番倾谈,直指事件肇因,令一直轻视他的伊东甲子太郎大汗淋漓。此时,一度被心魔所困的伊东甲子太郎终于彻悟——他之所以不获萨摩籓接纳,其因不在他曾经加入新选组的事实,而是他非萨长出身——在以一己私欲推动历史前进的这些人物中,愈是大公无私,愈是容易被孤立(坂本龙马之死显然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也就是从这个时刻开始,近藤勇身为新选组“带头大哥”的形象真正得以确立。换而言之,作为大河剧《新选组》的第一主角,从此才真正具备了应有的维度。从这个角度理解,《新选组》其实是一部不太成功的大河剧。因为作为故事中最重要的人物,近藤勇的形象过于平面化,以致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都缺乏应有的光彩,即缺乏“带头大哥”的魄力与决断力,在整个组织内表现得过于傀儡化。一旦近藤勇表现出弄潮儿的智慧和武力,那么他的失败显然更加具有说服力。当近藤勇决定把自己的人生寄系于幕府的命运之上,在改朝换代的时代大潮之中,两者显然面临着同样被淘汰的结局。对于这种可能的困境,拥有武士之心的近藤勇并非没有死亡的觉悟。 将整件事请归结为性格决定命运,近藤勇的悲剧依然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结合他对伊东的那番恳谈,我们可以把这句篡改为——出身决定命运。促使近藤勇投身时代之中的,是他成为一名真正武士的宏愿;促使他投身幕府之内的,是他“尊皇攘夷”思想的体现;可是这个时代之中,如此之多的“尊皇攘夷”,为何近藤勇偏偏选择了幕府呢?这三者,其实都可以归为一个原因:他是一个出生在多摩的农民。 据传德川当年建都江户时,曾采纳武田遗臣大久保长安的建议,在多摩八王子地方布下了一票人马,以备后世不测,即所谓八王子千人队。近藤勇等人,正是千人队的后裔,因此对德川家具有世代相传的忠义,这或许也是庆喜赐名近藤勇为大久保刚(大和)的原因吧。 三 在冈本喜八《大菩萨岭》开篇中,修行老者在山之巅告诉孙女阿松,“许多年前有位高僧来此修行,功德圆满后埋下佛像,祈愿此地风调雨顺。于是雨水向东流去形成多摩川河,向西流去形成笛吹川。河水川流不息,百姓丰衣足食……” 这部虚构的《大菩萨岭》,同样选择了以真实的新选组为背景,无论其中是否有着深意,值得留意的是,大菩萨岭所对应的善恶意象,包含了异流同源或者同汇的含义,与幕末这段风起云涌的时代完全有着可类比的镜像。大菩萨岭之上,高僧祈福有之,剑魔试剑亦有之,大菩萨岭只是作为中立物而存在。幕末年代,无论是新选组、还是与之对立的群体与个体,其实都有着同一理念——尊皇攘夷,换而言之,作为日本人的他们,冀望国富民强。 大菩萨岭上,同样的水源有着不同的方向,最后又同汇于大海;大菩萨岭上的人物,向西飞升而上的是菩萨,向东逶迤而下的却是修行之剑魔,两者最后或许又归于同一地。那么,把“尊皇攘夷”视为幕末每一个日本人心中的“大菩萨岭”,出身多摩川的试卫馆诸人最后选择了 “尊皇、护幕、攘夷”,也许是出身西边的萨长诸人则选择了“尊皇、倒幕、攘夷”。同样的源头,同样的冀望,但选择的路却恰好相反。如果把分流的河水视为自然之道,那么选择了同样志向却走上了不同路途的人,彼此的路并无太多对立或者黑白之分。那么,生而为人,就一定是“局限”的。近藤勇和新选组选择的路,在萨长诸人看来也许是逆流,但分岔处成为主流的萨长,引领日本迈入新时代后再一往无畏的向前,或许又会与已是干枯河床的昔日逆流交汇,再次迈上新路途。于交汇之处、于时间的长河里回眸,新选组自然也是蜿蜒河道上的涓涓细流。 追忆昔日壮士之风采,对比今日之日本,必然要问的是,近藤勇、土方岁三、坂本龙马、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桂小五郎乃至天皇……他们昔日的最高理想,今日又如何呢?新选组或者萨长弄潮者们,哪一个更有价值呢?如果你要我作为一个旁观者说,我会说,安身立命显然更有价值。于人如是,于己亦如是! 四、 大河剧《新选组》里,喜剧的成分无疑更多。 抛开新选组所具有的时代底蕴,不追求其悲壮之“大”,单从可看性而言,《新选组》还是颇具吸引力的。因此,从另外的角度诠释新选组,即可以避开因为叙事功力不足可能导致的崩盘,同时可以有效避开制作上的资金投入。当然,前者也可以理解为时代效应,即在当代(日本)建构严肃且具有悲情之美的故事,反而不如解构来得更为吸引。从个人角度出发,这种状况代表着缺失——一是集体的内心缺失;二是巨匠的陨落,当代的这些创作者,再也无法像他们的前辈们一样,创造出那种无与伦比的英雄之形象。
站在喜剧的角度看《新选组》,它无疑有许多成功之处。首先它抛开了这些英雄人物的高大全形象束缚,更多的追求喜剧化效果,丰富人物形象的同时也有效赋予了人物生活气息,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其次,在悲剧与喜剧的平衡以及两者的转化之间把握的恰到好处,不至于因为细节的喜剧效果破坏结构上的悲情之处。这一点,在表现剧中主要角色的悲情时刻(例如死亡)时尤为突出。这种处理、这种通过落差刻画人物的手法,虽然有些流于表面化,但与这剧的整体风格还是契合的。 从这个角度看,《新选组》里最出色的一集,当数近藤勇的红颜知己与其妻在寺田屋遭遇的一段。在这里,围绕近藤勇,敌人、朋友、中立者、红颜知己、妻子各色人等齐聚一堂,笑料百出。尽管效果接近于闹剧,但这种“闹”却是交织着偶然与必然,自然流畅极具说服力,最重要的是,将参与其中的人物之性格以及彼此间差异表现得林淋漓尽致。例如同样面对近藤勇的困境、龙马与桂小五郎的不同表现,就有力的表现出两人之间的差别。这一段,绝对是三一律的典范之作。[待续]
(本文由作者友情提供,易播乐特此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