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茶室》(The Teahouse of the August Moon) ,1956年Daniel Mann 导演。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冲绳岛由美军托管。美国人对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日本文化茫无头绪,担任翻译的冲绳小流氓佐佐木趁机左右逢源。这部描写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喜剧改编自百老汇舞台剧,其最大特色是由马龙.白兰度扮演日本人,虽然他很卖力地说着一口洋泽滨英语,但做作的化妆使他无法溶入其它东方演员之中,不过他那独特的演技和有趣的对白还是可以逗乐观众。饰演美国军官的格伦.福特相对之下就没有那么抢眼。导演丹尼尔.曼对军事喜剧的讽刺性颇能掌握重点,娱乐效果不错。
1958年John Huston导演的《蛮夷与艺妓 》(The Barbarian and the Geisha)和Frank Tashlin导演的《艺伎少年》(The Geisha Boy),将镜头对准了艺妓和歌舞伎。日本艺妓产生于17世纪的东京和大阪。最初的艺妓全部是男性,他们在妓院和娱乐场所以表演舞蹈和乐器为生。18世纪中叶,艺妓职业渐渐被女性取代,这一传统也一直沿袭至今。 艺妓并非妓女,她们的交易是满足男人们的梦想——享乐、浪漫和占有欲。通常与她们交易的,都是上层社会有钱有势的男人。今天,仍有少数女性抱着浪漫的幻想以及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加入艺妓行业。但是在二战以前,绝大部分艺妓是为了生计,被迫从事这一职业的。而歌舞伎是有则着约400年历史的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古典戏剧。它最初是一种女性的舞蹈表演(歌舞伎舞),但不久便发展成为剧中所有角色都由男性扮演的戏剧。是将舞蹈、音乐、诗歌、戏剧等艺术混和的一种现存的世界上早的舞台艺术。能剧的主角几乎都是幽魂,因此情节都是叙述已经完结的人生,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戏剧。虽然主角是幽魂,但是能剧所表现的,是超越时空的人的本质或感情。能剧的动作非常缓慢简单,但是每一个动作都能表现出复杂的感情,正是所谓的“身体动三分,心灵动七分”的戏剧,在无法遏止的高潮时都扬卷浅躺着洋紫荆艳红的身躯,一如醉酒的艺伎狂歌尽性后的哀静。在经济、科技高度发达的日本社会内,现在还保留着这两个特殊而神秘的群体。
《樱桥梦》(Bridge To The Sun),1961年Etienne Périer导演。在描写美、日文化冲突的影片中,根据日本外交官夫人葛温寺崎的自传改编而成的本片特别具有时代意义。女主角卡罗尔.贝克原是单纯的美国南方女孩,她不顾亲友的反对,坚持跟随外交官丈夫返回日本居住,当她抵步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由于身分的尴尬,围绕着葛温的各种矛盾冲突是可想而知的,不料夫妻俩在咬紧牙关苦撑到战争结束之后,却发生了一场谁也想不到的意外悲剧。本片原来具有强烈的戏剧矛盾和令人省思的主题,可惜导演Etienne Périer未能好好掌握,演员的表现也相当平淡,未能营造出感人的高潮,实在相当可惜。
《猪与军舰》(Pigs and Battleships),1961年今村昌平导演。著名喜剧作品,获当年电影旬报十佳影片之一,次年获蓝绶带奖等奖。故事背景为曾被称作东洋第一的横须军港,曾是朝鲜战争时期美国海军的中转基地。影片描写的不仅是一个军港,而是当时被一种“只有依靠美国才能繁荣”的政治宣传统治下的日本现实。剧中从开妓院转向养猪的黑社会策略改变,正是日本60年代经济起飞的一个缩影。猪在作品里已超越了它本身的意义,编导批判了堕落的民主主义是比猪还要肮脏的东西。剧情大致为曾开妓院的日森与人联合做起养猪的买卖,靠白拿军港基地的剩饭和泔水发了财。一些地痞无赖前来敲诈,他们自己也因分财不均发生矛盾。猪吃了争斗被打死的春驹的尸体,而他们则吃了这个猪的肉,同伙中有人想趁夜把猪偷运出去卖,军治的卡车在后边追来,于是受惊的猪狂奔起来,一如激流淹没了所有的人……
《八月狂想曲》(Phapsody In August),1991年黑泽明、本多猪四郎导演。 《八月狂想曲》是黑泽明后期一部并不起眼的作品,该片看似平淡,但细细品酌之下,自有一种幽香。淡淡的充满人情味的镜头里,孩子们依然的轻松愉快,依然的嬉戏打闹,又夹缠着深深深深的怨诉,关于战争魔鬼的恐怖回忆,然而一切那样的悠游自然,一切又那样的沉重哀伤。长崎广岛的原子弹是日本人伤口永远的痛,日本的战后一代也开始遗忘历史的剧痛,那对夫妻更是丢掉了一切的人格,隐瞒父亲被炸死的惊人内幕,只为谄媚富有的美国表哥,以混得夏威夷菠萝庄园的利益。通过这部作品,黑泽明表明了自己对掌握现代日本实权的中年一代的绝望。在暴露他们的贪欲与利己主义的同时,他从老人与年轻人的对话中看到了希望。中年一代的唯一希望是第二代日裔美国人——祖母的侄子克拉克,他的无欲与家庭爱令日本中年一代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