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山田洋次:电影关键不在技巧 现实本身包含喜剧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Mtime时光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11 21:32:1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山田洋次首部作品《住在二楼的人》 分享电影感悟 技巧并非拍好电影的关键 谢飞: 我们这里收到了许多同学递上来的纸条,他们通过文字表达了对你的喜爱。下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您当初从东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却转行加入松竹成为了一名导演,这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在场的有很多怀有电影梦想的年轻人,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 山田洋次: 我还是学生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自己要当导演。当时并不知道应该干些什么,只是知道自己不想当官,也不想当上班族,就是想自由自在一些。我想许多人其实都并不了解自己的可能性,有些人大器晚成,可能到3、40岁才发现属于自己的天地。 当导演也许就是我的命运。当我还是学生的那个时代,出版社和电影公司特别多,我只是参加了考试,碰巧考入松竹成为了一名导演。如果通过了报社的考试,也许我就会是一名记者。所以不是我选择当导演,而是导演这个职业选择了我。所以我想一开始就树立远大目标,说不定到最后会失望的。与其如此,还不如每天踏踏实实做好自己,才能够达到目标。 谢飞: 您已经拍了80多部电影,但我们在私下交流时您却说“拍的多不算什么,现在才算是开始懂电影了”,我想请问您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山田洋次: 我渐渐开始知道电影是什么了,但也许直到临死前我可能都不会完全清楚。电影将一个个镜头剪切在一起,就像是变魔法一样。在看样片的时候,经常发现拍出来的东西和看到的不一样,看的时候总是能发现很好的东西。其实黑泽明80岁的时候说过一句类似的话,我也是最近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拍电影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去拍,集合所有工作人员的爱,以一颗诚挚的心面对电影。我能分享的经验就是这些,这是我在这个年纪才领悟到的。在我年轻的时候,我也会尝试使用一些电影技巧,但现在却觉得技巧不重要了。不过在座的各位还年轻,可以尽量多尝试使用技巧。 李缨: 您刚刚谈到电影中的工作人员,我注意到日本电影有一种很特殊重视组合的关系,比如和您一起拍电影的被称作“山田组”,能不能给大家谈一下这种一直以来家族式工作人员的关系? 山田洋次: 这个“组”的概念其实就是“project team”(项目组)的意思,导演都有自己像是家人一样的团队。我50年前刚当导演时,当时的工作人员都是终身雇佣制,都是片厂的社员。那时候一个大制片厂有1000多员工,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组,比如山田组、小津组。所以50年代才能够诞生黑泽明、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等许多大师。 现在很遗憾,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电影也一样,所有工作人员都是自由职业者。虽然我跟大家比较熟,要组织班底时大家都主动聚集过来,但毕竟都还是自由职业的组合形式。 山田洋次非常喜欢贾樟柯的电影《三峡好人》 评说中国电影 希望看到更多贾樟柯 谢飞: 最后一个问题,您能不能谈谈对于现在中国电影和导演的印象? 山田洋次: 我们能接触到中国电影的机会并不多。我看过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还有贾樟柯导演的《三峡好人》,那是非常好的作品。霍建起导演的《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引发了非常大的轰动。此外还有《投名状》。 最近在日本上映的中国电影大多英雄色彩浓厚,场面宏大。但我想中国电影应该不只是这种,还有贾樟柯这样的电影作者,因此我也希望能够接触到更多这类作品。 下一页:山田洋次生平、本次北京映展作品简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尾页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