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蒸汽朋克"电影全面详解:概念+内核+发展史
|
作者:方聿南 文章来源:Mtime时光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13 18:14:11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蒸汽朋克电影发展史 发源期(20世纪初-20年代末) 乔治·梅里爱的开篇三部曲: 对于哪部电影才是史上第一部蒸汽朋克电影,一直存在广泛争议,毕竟蒸汽朋克这个概念包含了如此之多的要素,哪部电影最早显露出的那么一点蒸朋味道算是老祖宗,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们不妨从这个争议的源头开始,细细将蒸汽朋克电影的一点一滴都收入囊中。 1902年《月球之旅》剧照 令人惊讶的是,蒸汽朋克电影的历史几乎与整个电影史一样长,1895年电影诞生后不到七年,制作于1902年的《月球之旅》就被很多人视作第一部蒸汽朋克电影。这是一部部片长仅8分钟,在今天看来从造型、布景到表演都滑稽之极的默片,不过仔细一琢磨,还确实有一点蒸汽朋克的味道隐隐透了出来。影片讲述一群探月者用大炮将飞船发射上了月球,他们被月球人抓住又逃脱的故事。19世纪的故事背景,大炮作为一个蒸汽时代的关键机械道具在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蒸汽朋克的一个关键表征“以过去的科技实现当代甚至未来才有的科技”来看,《月球之旅》确实已经初现蒸汽朋克的端倪,把它作为蒸汽朋克电影的开山之作基本上名副其实。 《月球之旅》之后,乔治·梅里爱又制作了一部野心更大的作品《不可能的旅程》,其中展现出更多蒸汽朋克的特质,甚至出现了驾驶火车奔向太阳的壮举,可见当时的想象力已经不亚于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限制电影人的只是技术。1912年,梅里爱又推出一部《极地之旅》,讲述勇敢的科学家征服北极的冒险故事,远征途中的很多道具和机械都超越了蒸汽时代的科技,因而通常也被视作蒸朋家族中的一员。乔治·梅里爱这些杰作展现了超越时代的想象力,他也经常在电影中出演甚至主演,可以说,这个默片时代的天才导演是蒸汽朋克电影的创始人。 1927年《大都会》剧照 弗里茨·朗的丰功伟绩: 下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蒸汽朋克电影是德国著名导演弗里茨·朗1927年的不朽之作《大都会》,这部电影讲述的虽然是未来世界资本家与劳工阶层对抗的故事,但在视觉效果上却呈现出非凡的创意:地面上的发达世界高楼林立,城市中遍布未来感十足的轻轨,车来车往,空中还不时有螺旋桨飞机经过,而在阴暗压抑的地下劳工世界中,劳作的工人操作着巨大的冒着蒸汽的机械,异常粗犷而壮观的齿轮、轴承、线圈随处可见,而那个制造女机器人的电力装置,更是被作为全片的最高科技水平被赋予一层神圣但又邪恶的色彩。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如今蒸汽朋克文化的爱好者们惊叹,在那个年代,朗已经将这一风格体现的如此形神兼备了。朗在两年后的1929年又推出一部科幻片《月里嫦娥》,讲述几个太空先锋登月寻找宝藏的故事,虽然发射基地和飞船在造型和原理上,已经比较接近几十年后现实世界中的航天器,但朗仍赋予了其些许蒸汽朋克的味道,以至于这部登月片在现在看来依然有一种古朴的金属审美快感。继梅里爱之后,朗又将蒸汽朋克电影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发展期(30年代-60年代) 30年代:威尔斯与第一波科幻片的冲击 30年代,有声片的出现给好莱坞带来了一波科幻片浪潮,出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科幻片经典。由于当时的科幻片很多都改编自19世纪的科幻小说,因此呈现在银幕上时,有意无意中便具有了蒸汽朋克的味道。 1931年《科学怪人》海报 比如1931年的《科学怪人》和1935年的续集《科学怪人的新娘》(前者在1994年还有一个彩色翻拍版),都改编自19世纪小说家玛丽·雪莱的原著,时代背景设定在19世纪的上半叶,片中的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已经掌握了赋予死尸以生命的技术,他的实验室中充满了以蒸汽时代能源驱动的设备,“复活”的戏中各种机械有条不紊的运作着,电闪雷鸣,烟雾弥漫,在气氛渲染上颇得蒸汽朋克神髓。1933出品的《隐形人》和《摩诺博士岛》(该片还于1977年和1996年两次重拍)都改编自著名科幻小说家威尔斯的作品,两者的时代都设定在19世纪末,却都有着以当时机械实现超前科技的情节,前者中的科学家能使自己隐身,后者中的狂人博士则能使动物具有人的能力,都是相当明显的蒸汽朋克元素。1936年的《科幻双故事片》仿佛是《大都会》未来风格的延续,该片的小说原著同样是威尔斯,讲述了世界大战、重建荒凉的未来世界、人类征空三段故事,从30年代横跨到21世纪,而片中的机械道具,无论是大战时的坦克、未来世界中的飞机、还是征空的巨大飞船,都在蒸汽朋克道具设计上比前人有了很大进步。30年代这个好莱坞黄金时期,见证了蒸汽朋克电影在经典模式和未来科幻模式上都有了相当的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尾页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