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明猩》韩国独家探班 亚洲最强CG动物角色诞生记
|
作者:大明猩 文章来源:mtime.com 点击数910 更新时间:2013/7/15 18:57:57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导演在片场同步欣赏3D影像 5 韩国首部真3D 比起由2D转制而成的3D,纯3D电影更加强调画面的饱满度与立体感,之前韩国也曾拍摄过3D成人片《娜塔莉》,但那次尝试并不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明猩》可以说是韩国迄今为止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3D电影。 此前的亚洲3D制作几乎都是租用西方现有的设备和人员,但《大明猩》团队却选择了通过与3ality technica,RED,P+S technik,QTAKE,Cmotion和Anginuiex等知名3D设备商的技术交流,开发出一套拥有自主专利的摄影、支架和镜头操控系统,并通过电脑对物件体积和画面景深的计算,后期修正画面的不足。 导演亲自上阵操作3D摄影机 据《大明猩》特效师郑成真先生介绍,由于韩国国内电影产业界对立体摄影制作工程和工作流参考模型不够标准化,因此导致制作预算的上升和人力的不济,“技术能力虽从零开始,但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只有好莱坞才能完成的FULL 3D循环摄影技术和工作流的开发成为可能,并完成了3D《大明猩》”。 这次3D电影拍摄最特别的一点还在于,立体感的体现并没有止于拍摄阶段,而是上升到后续VFX和与后期工程联动的制作工程,且超越了单纯拍摄单位的摄影技术,而顾及到立体感的持续性和被摄体饱满感的立体表现技法和表现美学。与其他立体电影相比,《大明猩》的不同之处就是Dynamic I/O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环境用不同方式拍摄之后变换I/O的 Multi I/O技术被积极引进,从而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被射体的立体饱满感。 或许并不完美,但《大明猩》制作团队最终设法用10%的预算来达到《阿凡达》的技术水准,在有限的预算和时间里,攻克了一部技术电影的难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
51La![]()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