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和“宫崎骏”的24小时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搜狐娱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9-3 7:01:16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起风了》成为了宫崎骏的封山之作。 宫崎骏宣布退休 策划:和“宫崎骏”的24小时 (张漪/文)很多年前,在我迷上宫崎骏的时候,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念头——啊,能够与宫崎骏活在同一个时代真是很幸福啊。昨天,听说宫崎骏退休了,陡然间觉得世间少了一些东西,或者说某一种东西更少地在这个世界存在了。 万物皆有灵 如果有人问,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哪些形象最有代表性?我的答案不是那些主角们,而是那些不知名的“小精灵”们。在宫崎骏的世界里,藏着无数的甚至是浩瀚的生灵。《幽灵公主》古老森林中的千年大树上长着树灵,《龙猫》乡下大房子里生活着神出鬼没的灰尘精灵,《风之谷》里成群结队的恐怖王虫,《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奔跑于大海之上的波妞妹妹们,《千与千寻的神隐》里不停搬运的煤炭球们等等。这些都是宫崎骏动画世界中最独特的产物,而它们其实便是宫崎骏呈现给这纷杂的人类社会最本真的世界观了——“万物皆有灵”。 据说宫崎骏每年都会定时把山上家中的物什拿出来晒太阳及吹吹风,他说是因为家中物什的神灵也需要定时出来感受一下新鲜空气。在日本及中国很多亚洲国家,古老的文明中都有着“天人合一”的信仰,传统文化中即有各类崇拜自然生灵、万物和谐相处的现象出现,例如人们膜拜祭祀树灵、土地公公等,这些生灵与我们人类一样,是生存在大自然中的“魂灵”之一。但是随着工业文明在大地上的不断演化,这些尊崇“万物皆有灵”的人,或者说对事物抱有敬畏之心的人,渐渐地都被现实“抹去”了。我不能说,宫崎骏是最后一个真正信仰“自然”的电影人,但这份发自肺腑的对万物生灵的“平等尊崇”,构建了他整个电影世界的精神美学,深深吸引并打动了不同国家与种族的人。 工业文明的狰狞 多年前,有中国记者采访宫崎骏,向他提到了他电影中总是被人提及的“环保”主题,这位好脾气的爷爷却回答记者说,“我的环保影响只在我的300米内。”——事实上,所谓“环保意识”也只是宫崎骏“万物皆有灵”精神的一种外观反映罢了。他反对工业文明对于自然生态的侵蚀,在他看来生硬的金属块、水泥、火药、塑料,这些后天的人造物都是大自然难以消化的“硬块”,它是违背自然法则的。但是这样的观念又是极为矛盾的,人类文明的发展必将影响到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因此,不论是《风之谷》《幽灵公主》《千与千寻》,宫崎骏都在探讨与试图化解着这种忧虑。《千与千寻》中不堪重负的河神来汤婆婆的汤池洗去污染,那一瞬飞扬上天的欢愉笑声,可能便是宫崎骏最为理想化的瞬间了。 带着这样一种世界观,即使由于童年家庭影响的原因,那么酷爱飞行器的宫崎骏,也常常在电影中把它们表现得面目狰狞。这些飞行器是工业文明最有代表性的犀利产物,在历史中,它们常与战争掠杀、破坏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应的,凡是不尊重万物生灵和平相处的人类在宫崎骏的电影中也都是丑陋的长相,受到污染的“自然生灵”一旦变异起来,也会非常恐怖,破坏力巨大。 清澈的少年心灵 如果从1984年宫崎骏在吉卜力工作室执导的《风之谷》开始算起,宫崎骏至今推出的只有10部动画电影。在这些影片中,除《红猪》有一些成人的幽默感之外,影片的一号主角无一例外都是“梦幻”少女,相应的影片的男性也多是少年。这也许正是喜欢宫崎骏电影的观众中女性比男性多的原因之一。为什么宫崎骏特别爱表现这个年龄段的人?原因是,因为少年的心灵“清澈”。 说宫崎骏电影中有“未泯的童心”并不准确,事实上宫崎骏的内心与电影作品一样,都不是一个儿童,而是一位少年。儿童的心灵还是蒙昧的,但少年已经拨去了童年混沌的阴翳思绪,复杂滞重的成年人世界还未到来,所以这个时期是异常清朗的,可以说,宫崎骏的电影不论是第一部还是最后一部,是什么样的主题,它看待世界的目光都仿佛是一位“清澈的少年”。很多人会认为,这样的“心态”可能是“保持”的。事实上宫崎骏并不是,他的奇妙之处也正在于此。——我们青少年时期看宫崎骏,他就像是小伙伴,但等我们有了一些人生经历之后再回来看他的作品,你会惊讶地发现宫崎骏的世界像湛蓝的海洋一样,是极为开阔、丰盈,超越年龄、时代、国籍、文化界限的。在这样一个审美宇宙中,宫崎骏及他的作品始终心灵清澈,而这种“清澈”绝不像“少年”那样脆弱、易逝,它有着坚不可毁的感染力,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宫崎骏尊重万事万物,也获取了自然法则中的“修复”能力。拥有了不同寻常的过滤“污染”的功能,宫崎骏才造就了自己清澈而深刻的人文主义世界。 独特的宫崎骏美学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美学是外人很难模仿的。美术造型上的美学表现在他对于建筑及空间的独特设计上,不论是《风之谷》的山谷,还是《千与千寻》中的汤池,还是《哈尔的移动城堡》的行走的城堡,宫崎骏每一部动画造型都并非是纯“日式”的,事实上,这些灵感的设计来自于欧洲尤其是意大利建筑的美学灵感,它是东西方高度结合的产物。宫崎骏酷爱意大利,曾经在年轻时多次游历欧洲,去素描当地层峦叠嶂的建筑。在画面流动的美感上,宫崎骏几乎在每一部影片中都会表现飞行与飞行器。如果说,这样的爱好和宫崎骏童年有关(他的父亲是飞机企业的),倒不如说,在宫崎骏的心里,飞行的痕迹是世界上最美的“运动”。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宫崎骏的每部影片中都还会有蒸气火车穿行的身影。——尽管崇尚自然,但是现代工业文明的美感在宫崎骏的作品也从来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相信你跟我一样,都会觉得《千与千寻》的海上火车那一段,简直美得不可方物。 当然,宫崎骏电影最伟大的贡献还在于:他的作品延续了东方人对于恬静生活美感的精准捕捉。这些生活细节的极致美感,在他的作品《龙猫》《悬崖上的金鱼姬》等几乎每部作品中都有着惊人而伟大的表现。从这个角度说,《龙猫》就是最让人着迷的一部。《龙猫》的故事似乎在每一个童年都曾发生过,父母两人中有人生病或有事,作为孩子的我们被送到陌生的地方过一段无忧的暑假。但是,宫崎骏却把这一段人生美好的记忆幻化成了与“龙猫”的相遇故事,它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那样描绘出了孩提时代的我们最灵动、梦幻的精神世界——夜晚,我们跟着龙猫一起做往上伸展的运动,带动植物随之拔节而起。那种美妙而纯真的体验,在全世界的电影史上都是罕见的。 “孤独”的只有爱情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很少会有“孤独”的情绪,一来可能少年成长期的忧伤冲淡了孤独的主体印象,“孤独”这种“事物”从某个角度说,是属于成年人的。另一方面,宫崎骏的作品中万物皆有灵,人类生活在各种动物植物的生灵之中,因此并没有那么多的孤单寂寞之感。不过,宫崎骏作品中的“爱情”却总是“孤独”的。 宫崎骏的后期几部大长篇里,少女与少年的关系之间均有着美好的“爱情”存在。《幽灵公主》里,阿席达卡与珊;《哈尔的移动城堡》里,苏菲与哈尔;《千与千寻》里,千寻与小白龙,甚至也被视为是宫崎骏作品的《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宫崎骏是编剧,导演是吉卜力工作室的米林宏昌),小小人阿莉埃蒂与人类男孩之间……如果说,千寻、阿莉埃蒂都因为她们年龄较小的缘故,还只是爱意的萌芽。那么,《哈尔的移动城堡》和《幽灵公主》便是完整的孤独爱情故事。宫崎骏描绘爱情是最深刻的孤独感,表现在《哈尔的移动城堡》里。苏菲对哈尔一见钟情,她因此被魔法幻化成80多岁的老太太,但是她也借此机会进入到哈尔孤独的心灵世界。她发现,哈尔的灵魂火种被外置,内心世界更被层层包裹。可能很多人记得,在影片的后半段,哈尔带苏菲来到他记忆里的星空下,流星划过开满小白花的原野,小哈尔从临近水边的一座小房子中奔跑而出——这就是哈尔打开心门交付给苏菲真心的一幕,这也是他交付爱情的一瞬。然而,透过无与伦比的画面表现,我们却看到,爱情的诞生既是璀璨动人的,也是遍体鳞伤的孤独阐释。 http://yule.sohu.com/20130902/n385628536.shtmlyule.sohu.comtrue搜狐娱乐http://yule.sohu.com/20130902/n385628536.shtmlreport4984《起风了》成为了宫崎骏的封山之作。宫崎骏宣布退休策划:和“宫崎骏”的24小时(张漪/文)很多年前,在我迷上宫崎骏的时候,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念头——啊,能够与宫崎骏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