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塚本晋也:“手撕鬼子”不该是个体仇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浪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9-17 15:17:51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新浪娱乐讯 塚本晋也可能是全日本对自己的作品最有掌控力的导演。通过自己的公司“海兽”,他经常自筹资金,独揽制作、集导演、编剧、表演、摄影、灯光、剪辑、美术于一身。因此他的作品有非常强烈的个人风格,快速剪辑、给观众压迫感的画面,常常有人体异化、幻想梦魇等内容。


塚本晋也入围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野火》也是这样的,他既是制片人,也是导演、编剧、摄影、剪辑,还担任男主角。影片改编自大冈升平的同名小说,描写了二战末期的菲律宾战场上,日军一等兵田村及他所目睹的其他散兵的“生存”故事。延续了他“奇葩”的风格,用高对比度的色调和躁动不安的镜头,放大血淋淋的厮杀、人类的断肢,爬满蛆的尸体,甚至有人吃人的重口味镜头……


导演说,日本人对战争正在渐渐遗忘,因此他想借这样一部“肮脏”的电影来提醒人们。他也谈到了中国电视剧中“手撕鬼子”的情节:“互相仇恨的不应该是个体,而是少部分人决定的,这很荒谬,但依然反复出现在我们的历史中。”


日本正遗忘战争 “手撕鬼子”不该是个体仇视


新浪娱乐:中国有一些“抗日神剧”,里面有“手撕鬼子”的情节,非常暴力、夸张,对于这一点,你怎么看?


塚本晋也:这 种夸张的情节来源于“憎恨”的情绪,但其实跟两国人民之间的憎恨无关,而是少部分人决定了两国之间的战争。普通的人民不应该互相仇视。个人之间的憎恨很荒谬,但依然反复出现在我们的历史中。


新浪娱乐:像你这样批判二战的日本导演其实并不多……


塚本晋也: 其他关于战争的片子,一般都是站在受害者的角度来讲述的,这样容易引起观众的同情和共鸣。虽然我们侵略了其他国家,日本人还是有受害者的心态。因为导弹投向日本的时候,我们战败的感受是非常强烈的,所以我们总觉得自己是受害者。


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试图遗忘自己是战败国的事实,找来很多借口,想让世人相信我们是一个大国强国。所以我希望从施害者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让大家看到战争血淋淋的一面。


塚本晋也不愿“杀死”主角:赖活着也要坚持下去


新浪娱乐:你为什么选择亲自出演这部电影?


塚本晋也: 我一直有自导自演的习惯,但拍这部电影的时候,一开始我想找日本有名的演员来演,因为我希望更多的观众能看到,但可惜电影的预算不够,而且在岛上拍摄也很辛苦,所以我就自己上了。


新浪娱乐:在1959年市川昆导演的《野火》中,男主角最后死在了岛上。可你让主角在战争结束后回了家,却更加生不如死,你是怎么想的?是否小说原著就是这样安排。


塚本晋也: 我不是翻拍市川昆的《野火》,我在20年前看了《野火》的小说,很受震撼,所以我一直想把它拍成电影。至于结局,原著小说就是这么安排,我只是忠于原著。


新浪娱乐:但是这个结局更加黑暗悲惨,这是你想达到的目的吗?


塚本晋也: 我不喜欢看到主角死掉,所以不管是好好地活着,还是悲催地活着,他们还是要坚持活下去。所以我的电影一般不会“杀死”主角,《野火》的结局不仅是要忠于原著,也是我拍电影的一个原则。


(唐忻/文)


(责编: ziggy)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