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拍不出烂片的日本导演 他和中国的渊源颇深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7-5 5:49:35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原标题:拍不出烂片的日本导演,为什么中国人爱看他拍的片


邓丽君唱着“比海更深,比天更蓝,我已没有办法爱你更多。”


他却说“比海还深,比天还蓝,我到这种年纪了,还没有说过爱过谁比海还深。”



▲《比海更深》台词剧照,片名正是取自邓丽君唱的那句歌词


上周,他带着“戛纳提名”电影《比海更深》和他的中国直播首秀来了。


啊!是是枝裕和,好久不见~



▲B站直播画面


2018年,凭借一部《小偷家族》,拿下第71届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奖’。


上映后,几乎登顶日本真人电影在中国的票房纪录。


同名原著小说与《步履不停》、《比海更深》,这三部高口碑、高人气作品被称为“是枝裕和人间三部曲”。





▲《小偷家族》


至今拍了17部电影,部部经典。都说他是拍不出烂片的日本导演。



▲是枝裕和戛纳获奖现场


相信令多数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那绝美的电影色调和构图。随便一帧截图,都可以拿来当做壁纸。





▲《海街日记》


不同于多数导演用电影造梦,是枝裕和的片子将观众拉回现实,不讲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


讲的往往是经历小悲小喜的普通人,在微小细碎的生活中上演着生命的庸常繁杂。




看着看着观众就看到了“自己”。


他是温柔的,也是尖锐的,但更多时候是温柔的。


几乎所有看过是枝裕和片子的人,也都认可这种平静内敛的表达。




这位日本导演,和中国渊源颇深


生于1962年的是枝裕和,家境算不上优越。九岁前,家里住的老旧长屋,两个房间挤着六口人。


1987年,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做了20余年的电视纪录片拍摄工作。



1993年,他专程去到台湾拍摄了个人第三部纪录片,拍的是自己最喜欢的俩导演。




▲纪录片名为《当电影映照时代:侯孝贤和杨德昌》


是枝裕和大概是情感上与中国走得最近的日本著名导演。


他的电影精神引领者是侯孝贤,挚友是贾樟柯。



▲侯孝贤的《恋恋风尘》



▲华语影坛宗师 台湾导演侯孝贤(中)贾樟柯(左)是枝裕和(右)


是枝裕和的父亲生于台湾,他儿时常会跟着父亲回台湾探亲。


充满历史情怀和旧时气息的南台湾,从那时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较于其他隔着文化差异看待中国社会状态的日本导演,他对中国的认知是深入、准确的。



▲是枝裕和和父亲的合影



▲《比海更深》中的一家人


1995年,是枝裕和完成了第一部故事长片《幻之光》。


在侯孝贤的建议下,是枝裕和将此片投往威尼斯电影节,因此获得了入围的机会。


自此以后,是枝裕和开始站在国际电影节的聚光灯下。




2004年,一部《无人知晓》是他导演生涯上的里程碑。


这之后,算是正式确立了他温情细腻同时又不乏力度的影像风格。






▲《无人知晓》


如今实力爆表的是枝裕和,已7次与戛纳电影节交手,3次获奖。


他曾多次在采访中坦露,侯孝贤对他的电影成就影响颇深。


“我能深刻地感觉到,我跟他在一起的时候是非常幸福的,甚至令我有了一种恋爱的感觉。”


看得出他有多喜爱侯孝贤了吧。




▲《如父如子》获第66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



最会拍女性的导演


谈到是枝裕和,不能不提树木希林。两人曾六度合作,塑造过不少经典荧幕母亲形象。



▲是枝裕和和树木希林


《步履不停》中的母亲敏子。会一边准备饭菜,一边跟女儿吐槽儿媳,像极了我们身边爱碎碎念的妈妈们。



而堪称经典瞬间秒戳泪点的一幕,也发生在她身上。


对着飞进屋子的黄蝴蝶,说“你是从坟墓那里跟过来的,对吗”,借此思念逝去的大儿子。


“人家说蝴蝶在冬天幸存下来,第二年就会变成黄色。”





《比海更深》中坚韧豁达的母亲淑子,即使所有人都认为她的儿子“没出息”、“失败”,她也不会嫌弃他,甚至还特别为他自豪。


遇见邻居,她很自豪地向他介绍:“这是我的儿子,他是个作家!”


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的妈妈”呢。



心里牵挂着儿子,在阳台上挥手告别时,说“你不在家,我就把它当你,每天给它(橘子树)浇水”。



不愧是最会拍女性的导演!


每个形象都充满浓郁的人情气息,让人不自觉心生亲近。



▲《奇迹》中母亲,很可爱的一个造型


其实,这些“母亲”里面也有是枝裕和自己的母亲,剧情中讲述了很多关于他和母亲的真实故事。


母亲去世后,一部2008年的《步履不停》,一部2016年的《比海更深》,是对母亲的告别式。



▲《如父如子》中的母亲


除了母亲,是枝裕和还拍了“姐妹”。




《海街日记》中的四姐妹,在还原漫画原著韵味的同时,无限放大了演员本身的魅力。


每一个形象都让人难以忘怀。






经典场景采摘青梅酿制梅子酒,被观众描述为最象征夏天到来的桥段。





他说,这些不失生活感,淡化戏剧性、充满仪式感的日常,才是最具生命力的象征。






不会拍烂片的导演


记得有网友说过,看是枝裕和导演的作品,记得备好纸巾。


大概是受早期拍纪录片的影响,是枝裕和习惯于从社会新闻中汲取灵感。



▲《比海更深》的落魄爸爸良多


他的电影无一例外围绕家庭关系展开,关注到反映社会现状的话题,比如高失业率、老龄化、少子化……


难怪影片中总是有一股“丧”质感,呈现出克制和隐忍。



几乎每部电影里都会有一个重要人物“去世”。


《海街日记》以四姐妹父亲的葬礼开头,《无人知晓》的结尾是小妹的意外死去。。。



就是这么的“丧”,但是枝裕和的电影常常被认为是“治愈”的。


他总是描述充满缺陷的人,他的电影里允许每一个人保留自己的缺陷。



▲《比海更深》中的“失败父亲”良多


因为缺陷并不全然是负面的,看清世界的真实之后,依然想要认真的生活,这是珍贵的。


不像经历超级英雄打败所有敌人之后,回过头才发现只剩自己一人。


“我不喜欢主人公克服弱点,守护家人并拯救世界这样的情节,更想描述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突然变得美好的瞬间。”


——是枝裕和



或许世界是“不完美的”,才更加丰富。


是枝裕和,用温情包裹世间残酷,告诉我们要步履不停。


还说,人生慢一拍也无妨,因为无论我们多么小心翼翼,都终会错过一些事情。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