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想的电影,现实的世界——我眼中的小津和《东京物语》(本站提供DVD下载)
|
|
|
看《东京》之前,陆陆续续的有一些关于电影和导演的评价和说法,当时只是直觉上对这导演生出一份亲近感,内心里隐隐觉得这位老人家态度平实,说得又是自己听的懂的闲常话,想来是可以较容易接近和对话的。 不过真正看得时候,经历也是有些曲折。第一次因为白天工作的累了,看了个开头便倒头睡去。第二次是认真地看完了,不过看的时候常常走神,眼睛盯着屏幕,脑子里的乱想却是东窜西走,与平日里相比,应该是较反常的一种状态。 电影的情节其实蛮简单,讲的是一对老年夫妇从乡下到东京看望他们各自成人的儿女,故事的绝大篇幅也都是在东京这个城市发生的。这一路看下来,只觉得小津的技法实在是很平常的,若是说他业余,也是不过分的。不过可贵的是小津惜字如金,每个镜头都是实实在在,不多说半句废话。影片开头,几个干净的外景一接,镜头迅速切向内景,时空环境的交代和转换自然而不拖泥带水。随着故事的前进,每到一处地方,小津总能抓到该地最特征化的几组画面(如东京这个城市,与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一根根冒着黑烟大烟囱)。又如很多人提到的小津的机位,始终离地三尺有余,仿佛是日本人惯常屈膝跪直的高度和视角,端端而坐;而剧中的每一位人物,始终是画面和注意的焦点和重心。小津对电影里的每位角色,就象对着生活周遭的平常人,始终保持着有礼貌的平视,而不是卤莽地褒贬;这样的谦卑的态度,总让我想起北美原住民海达伊族人(Haida)的古训:人最重要的能力不是成为能言善变的辩士,而是作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听众。看来倾听的智慧也不是东方民族所独有的,一个人若能耐心地听完旁人的说话,也不是一件看上去较为容易的事情。我自己并不懂拍电影,但私底下认为若是要做到小津上述的种种,想来也是极难的。 影片引起人感情共鸣的地方很多,一时也讲不完。从个人的角度而言,感觉从小津的眼睛看出去的最接近我日常所见到的生活世界,因此我对剧中人物的言行和处境,就多了许多平常没有的理解和体谅。大女儿的自私和富于攻击性,是性格和童年遭遇使然,而儿媳妇的温婉善良,也主要归因于其惯常的为人处世,就内心对老人的感情而言,是不见的有什么高下的。所以,这电影里并没有什么可憎可鄙的人的,有的只是一群可怜人,而小津自己,也因看到这人心里的可怜处,所以并不多话。 《东京》一片,自己觉得大抵上讲了一种渗透于现代生活骨子里的个人主义对日本传统家庭人伦关系和价值的瓦解和消融。这种处境,因为日积月累而令人深深的绝望,不管是过去还是当下,几乎成了每个现代人不可抗拒的宿命。一般地来看,小津本人从内里上是不希望服从这种命运的,但他的批判并没有通常的那样猛烈和自信,从电影里看,小津是带着困惑、不解和担心以提问的方式将这一问题给我们看的。于是,《东京》也因着小津的这份诚实具有了一种特别的魅力,也正是这份魅力,使得小津看上去不象是什么遥远的大师,而不过是与我们一同遭罪的朋友。 电影的结尾处,儿媳妇劝解小姑的那段话,提到了人的自私的天性,而至于自己是否将来也会变成那样,也是说不定的事。看到这里,我禁不住又想到自己做人的迷糊和困苦。年少的时候,父母亲时常争吵,那时的自己一心想的是早日逃离这家庭,去求那个人的自由和快乐。后来大了一点,试着与人谈情说爱,体验男女间的甜蜜,但也防不住彼此间的龌龊和争执。有时候半夜里醒来,躺在床上呆想,即使亲密如夫妻般的关系,说到底,也是孤零零的两个个体,那一层作为底线的隔膜,与路上的陌生人无异。每每想到这层,就一刹那觉得人生实在是了无趣味,心里面也凉了半截,恨不得自己从未这般醒过,而是一路睡死过去。 又记得一次同一位友人夜谈,她说人的自私实在是一种顽固的天性,而若按这逻辑一路推下去,人除了孤独的他一个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其他的人和事物是可以留恋和依靠的。我的这位友人是一个颇为善待他人的人,于我自己,也是一位很好的朋友。她的话是真诚的,从理智上来讲也没有什么不对,但如此从她口里确确实实地说出来,印在人的心里,总感觉到一股寒意。而这话触到了我的哑处,一时也想不起用什么话来应对。 其实客观地来看,个人主义也并不一无是处。至少作为个人,对世界的把控可以较容易地进行,对世事的判断也有一个较直观的标准,最重要的是,那种个人的自由,成了伸手可得的现实。自由,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真是太过重要了。 有了小孩之后,老婆私下向我牢骚,说我们牺牲了太多的个人空间。记得上个礼拜去母亲那里看女儿(因为这段时间工作较忙,我们把女儿送到了乡下)。小孩行步蹒跚,话还不会说,举止做派还是一贯的没心没肺,不过因着天生对大人的一份依赖,每次出门总是紧抓着你的手指不放,让你有一种自做多情的牵挂。临走的时候,母亲牵着女儿来送行,小孩表情傻傻的,还是一副什么都不懂的样子。母亲叫她同我再见,她就伸手在空中虚抓几下,表情严肃。看着这一老一小,我突然地从心里钻出一种奇异的感觉,说不上难受,也说不上快活。回到家,照例同老婆描述小孩的种种傻事(老婆由于单位加班,未能与我同去),老婆也是照例听的津津有味,说到有趣的地方,两人放声大笑。此时的我们,因为牵念着小孩,从心底里讲,却成了同一个人。所以,当看到电影里讲老父亲爱喝酒,曾是个不负责任的男人,而当小女儿出世之后,突然地完全变成一个新人似的。这里的突然转变于一个个人的意义,我想自己大抵是能够体会的。 《东京》里提出的问题,小津自己并没有提供答案;而我个人的一些体验和情感,也不能替代旁人对影片的理解和感触。长辈有时会骂我,书读的多了,一些基本的做人的道理反而倒不懂了。于是我只能小声地讲,小津的《东京》,于我私人的意义,只不过是从另一重观看的角度明白,一个人的一生,若没有遇上一个可以为之不顾一切的人或事,实在是不能算做是幸福的。
|
娱乐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上一篇娱乐: 《东京物语》独白下的传统:坟前难尽孝子心(本站提供DVD下载)
下一篇娱乐: 又谈《东京物语》(本站提供DVD下载) |
|
|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