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我,机器人》尽失原著神髓,招致一片恶评
--科幻文学与科幻电影 --
2. 科幻电影改编是否应忠实原作?
悬疑大师希区柯克曾经说过:只有二三流的小说才能拍成一流的电影,而一流的小说无法改编。盖因小说跟电影是完全不同的媒介,二者最优秀的精华只属于自己,无法相互转化。这个道理不仅限于科幻。所以,也不必为心目中的神作没有电影而过于焦灼。
那么,科幻小说改编电影要不要忠实原作呢?
电影剧本创作是个浩大而又漫长的过程。不要说跟原著比,就是剧本本身在修改过程中的不同版本,前后也可能天差地别。再加上一些非创作性因素的干扰,中间发生偷换、拼贴更是家常便饭。例如《我,机器人》,许多人冲着经典名作改编而感到兴奋,看完才发现事情不对。其实它本来是编剧Jeff Vintar的一个原创剧本叫做《Hardwired》,后来决定用它来拍《我,机器人》了,就从阿西莫夫的小说里找一些元素往上附会,最后,就成了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再如《少数派报告》,也跟原作差了不少,因为最早它是《全面回忆2》……后来制片公司破产,保罗·范霍文离开了项目,剧本则辗转流落到了斯皮尔伯格手上。
《侏罗纪公园》是偏离原作而成功的典型改编案例
斯皮尔伯格另外一部改编科幻《侏罗纪公园》,就是偏离原作而成功的例子,因为无法不把这个故事拍成恐怖片。不忠实原著而拍出佳作的最大赢家要数库布里克了。《发条橙子》、《2001太空漫游》还有非科幻的《闪灵》,都曾因他做出的改动而招致原作者不满;《奇爱博士》更是只取创意,别的都忘掉再开始拍。这点他跟希区柯克像。
不过,我们发现,经典科幻小说中有一类,电影跟原著接近的概率比较大一些,这就是反乌托邦小说。这些改编电影大多拍摄于科幻片进入大片时代之前。而反乌托邦类型,大概也是科幻小说从文学意义上对电影贡献最大的类型。我们不妨在此列一列这些作品:《1984》、《动物庄园》、《华氏451度》、《使女的故事》、《超世纪谍杀案》《孩子与狗》、《魔童村》等。
下一页
改编之外:科幻电影借用小说提出的新概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