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拍好本片,成海璃子和松山健一两位主演专门进行了钢琴特训。成海璃子从5岁开始练过几年钢琴,她在开拍前两个月重拾旧艺,每天苦练钢琴,片中有一场戏是主人公演奏肖邦的《小狗圆舞曲》,对演奏的要求非常高,专业老师为此从演奏技巧到姿态眼神对成海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执导。松山健一喜欢朋克音乐,从来不听古典乐,为了进入角色他专门找了贝多芬的《热情》来听,不过听的是摇滚版。传说在拍《娜娜》时,松山一个晚上就学会了弹贝斯,但这次他从开拍4个月前就开始练习弹钢琴,猛练《热情》。
• 片中的国际著名钢琴家里赫滕斯坦这个名字是从钢琴家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和波普艺术家罗伊•利希滕斯坦来的。
• 本片的剧本于2005年9月完成初稿,后来修改了多次,最后被采用的已经是十几稿了。
• 为了配合主演成海璃子的实际情况,编剧将主人公从原作设定的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改成了初中一年级学生。
• 本片的配乐主要是莫扎特的曲子,另外还有贝多芬、肖邦、舒伯特的作品。羽鸟美保为影片写了一首钢琴曲《a ripple song》作为女主角父亲光一郎创作的曲子。
• 为了拍好钢琴演奏的场面摄影池内义浩特地研究了《钢琴家》中的镜头。
• 相原梢饯行会这场戏是在群马县高崎市的一个宴会厅拍摄的,宴会厅中布置着英国田园贵族风格的椅子和绘画,非常符合这场戏的气氛,相原梢的扮演者三浦友理枝专程从伦敦赶来拍戏,服装也是从伦敦运来的。
• 歌代替里赫滕斯坦演出的戏是在武藏野音乐大学拍摄的,有500多名群众演员参加了演出,一共拍了三天。
• 影片最后“钢琴墓地”的场面拍摄于茨城县的一个旧仓库,摄制组调集了70台旧钢琴。
• 本片于2006年5月3日开拍,至6月6日杀青,接着从6月中旬到7月末进行剪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