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发生成是数码大猩猩制作的最大难关
4 毛发生成系统
从事电影特效工作的人都了解,毛发的着色系统操作起来难度非常大,特别是对于《大明猩》而言,黑色毛发的光反射质感本就难上加难,其棒球明星的身份更令这一考验越发艰巨。其中,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寻找大猩猩的毛在不同环境和场景下所表现出的不同视觉效果的合理性最佳点。从拍摄照明的角度看,《大明猩》与其他电影相比,其关键是如何能更细腻地表现出大猩猩毛发的质感。
在特效专业领域方面,光源的细微差别会使技术上的难度有几何性的倍增,白天的日光光源固定而单一,Mr.Go身上何处毛发该发亮,何处要打上阴影,相对来说较容易掌控,而夜间体育馆内的灯光来自四面八方,加上Mr.Go在场内奔走跳跃挥棒击球,有复杂的动作戏码,景别变化也极为迅捷,对光源分布的要求达到了毫厘之细。
剧组独立研发的毛发生成软件可以自如控制200万根毛发
在毛皮程序开发的技术领域中,《大明猩》需要来自好莱坞的技术人员,主创们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这样的人,并最终找到了leadman Q公司的金泰勇博士,以及《纳尼亚传奇》中狮子角色的皮毛技术开发者,一位来自韩国的特效工作者来参与开发,应对这个西方同行也深感头痛的挑战。
大猩猩的毛既量多又纤细,为了表现逼真的效果,每次都要用数码方式设置合适的照明, 且要尽可能地把现场的照明状态和在不同照明状态下所产生的交互影响的变化状态部分,拿回到数码工作室。最终,剧组耗费18个月研发毛发和材质软件,一面借鉴《金刚》和《猩球崛起》的技术成果,一面又跳出威塔工作室的既有思路,独立研制出一套名为Zelos Fur的内部软件,其强大的运算能力能自如控制200万根毛发,比目前全世界任何同类软件都要高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