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 好奇心日报
作者 | 邵泓惠
每年的 2 月 22 日是日本的“猫之日”。因为 2 月 22 日与猫的叫声相近,所以从 1987 年开始,一些爱猫人士设立“猫之日”,用来感谢陪伴人类的喵星人。
2016 年的“猫之日”也同样热闹,各种庆祝活动层出不穷。NHK 电视台报道了在 2015 年大翻身的一家书店,这家东京的小书店在濒临破产之际因贩售与猫相关的书籍而效益大增,成功实现转型。大阪大丸心斋桥店也举办了一场“CAT ART 美术馆”展览,展出作品均为用猫咪置换了人像的世界名画。
CAT ART 美术馆
从 2015 年开始,一个叫“猫咪经济学”的新词开始频频映入日本民众眼帘。所谓“猫咪经济学”是指:不管经济多么困难,大众对猫及其相关产品的热情永远高涨,只要商家用对猫咪就能吸引关注从中获益。这真的不是徒有其名的噱头,现实中有许多实实在在的成功事例。
以猫为主题的杂货店
猫咪棉花糖
日本关西大学名誉教授宫本胜浩指出,2015 年养猫人买猫粮、带猫看病等的支出约为 1.1 万亿日元,购买以猫为主题的产品消费约为 30 亿日元,猫咪总共为日本 GDP 贡献约 2.3 万亿日元,超过了国民偶像 AKB48 的 565 亿日元。
从销量可观的“猫书”“猫杂志”、时下流行的猫咖啡馆、到吸引观光的猫站长小玉和猫岛田代岛、甚至是哆啦 A 梦大电影,日本人很买猫咪的账,心甘情愿为它掏钱包。
猫的相关书籍(《成为猫》)
总的来说,和狗相比,日本人认为猫更能满足民众情感与精神需要,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市场需求。人情冷漠、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让很多城市居民倍感孤寂和痛苦。而众多宠物中,自带治愈功能的猫咪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成为一剂温暖的疗伤良药。
产经新闻报道称,最近自称“猫男子”的男性群体变得越来越多了。这是一群养猫的单身男性,他们不需要女朋友的陪伴,在痛苦的时候猫可以陪在自己身边,充当既是孩子又是恋人的角色。
同时很多女性表示,猫咪自由独立的特点非常吸引人,她们希望能成为像猫一样独立又优雅地存在。此外,猫的悠闲和懒散也是日本人的一种精神寄托。经常能看到一只猫懒散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旁安静趴着,这种和周围环境的强烈对比也反映出日本人对当今快节奏生活的不满。
日本《侨报》评论, “猫咪文化”催生“猫咪经济”,“猫咪经济”又反过来推动猫咪文化。日本“猫咪经济”是文化与经济互动,直至产生良性循环的经典案例。
要想做好文化产业,就需要沉下心寻找民众真正的情感需求所在。猫这种生物满足了各个年龄段的日本人的情感需求,这股“猫之热”应该在短时间内不会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