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娱乐 >> 电影赏析 >> 正文

《座头市》:田园暴力交响诗

作者:佚名  来源:SOHU   更新:2004-5-26 22:58:0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时隔差不多一年,终于等来了这部电影,一部唯一让俺像《杀死比尔》一样期待的电影。

  同《杀死比尔》一样,这是一个主线非常简单的故事。北野武究竟要给这样的老片新拍赋以什么样的风格呢?看完电影后,俺感觉本片有着令人快意恩仇的暴力美学,更有乡土关怀的亲切感;北野武以他感性而直接的手法,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主题为锄暴安良的田园暴力交响诗。

一、

  很显然,北野武不想割断大家对老版《座头市》系列的亲切感情。一个老的电影系列,之所以能拍那么多续集,而且广受欢迎,至少是承受了一代人的记忆的。在本片开拍初期,曾有铁杆FANS联名上书剧组,对北野武的新版《座头市》能否对得起影迷的感情表示强烈怀疑。这种怀疑是有道理的,以北野武一贯的搞怪求新风格,这次还不定给古老的盲剑客带来什么新花样呢!

  不过,在看完了这个新版的《座头市》之后,不知日本本土观众是如何想的,反正个人觉得那种经典老片的亲切感还是扑面而来。在所有26部老版的《座头市》中,俺也只看过廖廖几部,所以仅能以这几部的风格来和新版对比。可以说,新版在乡土亲切性上完全不比老版逊色。电影的主人公--盲剑客座头市本来就是个很市井的同志,比起王大师镜头下那位囔囔着要看桃花的小资同行来,座头市简直粗俗不堪;相貌比不上俺们全世界有名的"电眼"自不必说了--人家即使演瞎子也照样电得你欲仙欲死;就算是同样爱喝点小酒,阿市也只能摸索着排出四文小钱,要一壶最家常的店产清酒,估计一辈子连"醉生梦死"这么暧昧的词都没听说过,更不用说喝到同名的酒了。

  然而,这种看似粗俗的"市井味",正是座头市成为民间英雄的根本,也是铁杆影迷能感受到的亲切性之最大来源。北野武版的新片最大程度地还原了这种亲切性:座头市仍然是那么"不长进",按摩、赌博依然是他表里如一的两大职业;走街串巷遇到的不是市井无赖、风尘女子,就是疯汉痴儿、半老村妇;即使是体现他最神勇一面的对手们,也一如既往的属于"城乡结合地带"的"小规模流氓犯罪团伙",上不了大台面。习惯了老美腐烂大片、欧洲精致小片、香港野心黑片的观众,可能觉得这样的故事与场景太老套;但对老片的影迷来说,彼情彼景正是他们孜孜以求的心灵鸭汤。

  外景选择、场景布置等显而易见怀旧的方面俺们就不用多说了,乡土亲切的神韵固然和视觉表现形式有关,但更能勾起"胜新"迷们温馨回忆的,还是座头市的行事作风和其他小人物的表现。原版《座头市》就很好笑,简直可以看作是动作喜剧片,而座头市本人其实也是个很有幽默感的老头。这一方面体现在肢体语言上--因为眼睛看不见,不管其他感官是多么灵敏,座头市总会闹很多笑话。记得老版有一集的开头,一个村妇在被人抢钱后突然"发作",他竟然热心地去帮人家接生,那手忙脚乱、瞎头瞎脑的样子,是任何人都忍俊不禁的。北野武版的座头市同样搞笑,其实不用他多说话,只要他微低着脑袋,发出不好意思的笑容的时候,座头市的那股憨厚劲就出来了。同样是拿眼睛来自嘲,片中那个描眼的镜头以及片尾的抖包袱,都能让人笑到绝倒,北野武还真没落下他说相声的功夫啊。其他与老版类似的,还有赌徒以为学座头市听色子能赢,结果闭上眼睛乱猜;还有影片中除了出现日本传统的丑角表演外,还有以插诨打科为主要目的的配角,所有喜剧色彩的展现方式都是比较市井传统的,可以想象念旧的日本人看得满心欢喜的情景。

二、

  但是,北野武是绝对不会满足于复制经典的;其实,即使是对于老版的忠实观众来说,完全地重复雷同的细节也是无法忍受的,不管北野武如何精益求精,他和胜新太郎始终是不一样的。与其不伦不类地怀旧,不如适当地凸显时代锐意,从而创造怀旧与新奇的双重体验。

  所谓时代锐意,观众感受最直观的,肯定是主人公座头市的造型了。其实北野武也没改动什么,只不过在头发上做了点手脚而已--江湖传闻那是金色的,可实际看起来是有点发白的那种浅金色,所以只能称为"脑白金"。初看起来,这一出格的发型似乎与影片的古装风格不符,但谁说武士浪人就要长发盘髻呢?实际上,胜新太郎在旧版中也经常顶着个短得不能再短的"寸头",要说出格的话一样出格。所以,北野武基本上还是承袭了座头市在日本民间传说中的特殊性,并赋予他更锐利的形象而已。

  如果说人物形象的与时俱进只是增添影片吸引力的一个噱头的话,影片在场景调度与气氛营造上的张弛有力,就带来老版所没有的视觉和心理冲击。俺一直希望看到一部比较快意的武士片:剑要快、人要狠,而镜头一定要稳、场景过度一定要顺滑,这样才能让人兴奋得脸部充血。老版《座头市》系列之所以在日本武士电影史上是座丰碑,是因为创造了座头市独特的形象和他独特的剑术。但人都是不满足的,我总是希望座头市快剑掠起的杀气应当更惊心动魄一些。前段时间炒得火热的《少女杀手阿墨》,"百人斩"的场面倒是有了,但无形杀气不足,显得过于表面化;何况那小姑娘明显功底不足,一看她那轻飘飘的动作,就知道是场做秀而已。

  新版《座头市》中的动作场面并不是很多,但一开始就让人领略了什么叫凌厉的杀气。在电光火石般的一击后,配以一个抖剑的慢镜头,座头市"史上最强"的杀气刺激得人热血沸腾,至少小生是这样的。以后的几场打斗场面都充分体现了日本武士刀法"凝气聚神、一招决生死"的特征,在精彩的场面调度和沉稳而精致的镜头下,影片的斗剑场面给观众带来的气势与凌厉并重的感觉,也许只有在读古龙小说或者看《浪客剑心》动漫时才会有。而古龙的笔意有很多借鉴了日本武士小说的风格,可以说新版《座头市》完美地再现了本来就属于古剑道的神采。这当中,CG技术的修饰是功不可没的,在老版中我们看到胜新太郎的剑已经是非常之迅捷了(顺便崇拜一下胜新太郎),但还是给人以人力所及的感觉,新版由CG渲染的特效,真正让人领会到"闪电剑"的威力。更让俺意外的是,北野武索性连飙血的镜头也用CG来处理,扬弃了传统的日式喷血法:少了份夸张,多了份暴力美感,个人以为更符合影片的暴力美学的说;反正每次看到日式喷血法,不管是日本人自己鼓捣的,还是昆汀借用的,我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三、

  据说制片公司当初找北野武拍本片的时候,北就说这部戏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图来;他所说的"意图"当然不仅仅是用新形象新技术来包装一下"装旧酒的新瓶",事实上,这个"酒"的醇香也是以他自己的风格酿造出来的,显示出与老版截然不同的北野武特色。

  最明显的,北野武塑造的座头市性格就和胜新太郎的老版有很大不同。老版的座头市,基本上是个热情开朗、助人为乐的老好人,往往在逼不得已时才拔剑;而北野武版的座头市,和他以往的暴力角色一样,出手冷酷无情、绝不留活口。如果说胜新太郎的座头市基本上还算是风尘游"侠"的话,那么北野武的新版则更加率性而为、善恶仅凭一念之间。这种形象设定,无疑是和北野武本人的气质比较符合的。除了一本正经展现残酷暴力,他更是个搞笑能手,因此,影片中的不少镜头也带有强烈的"北式幽默"。例如有两次表现愚蠢的流氓剑客拔剑或挥剑时误伤同伴的镜头,很是恶搞;其他诸如从梁上掉下来的剑、那打中自己人的手枪、那突然冒出来的持矛傻小子等,总是在人不经意的时候被幽默撞了一下腰。

  不过,个人觉得最能彰显北式特色的,还是本片的节奏控制和叙事风格。也许是因为不是电影科班出身,北野武的导演风格追求自在的感觉,少了许多学院派琢磨的痕迹。过去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突发式的暴力",但在本片中,个人感觉最深的,却是他那毫无征兆的剪辑手法。例如影片开始没多久,服部源之助夫妇和艺妓"姐妹"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中,还没等观众看清楚人物,下一个镜头就切到了服部充杀人而妻子在一旁观望的场面,接下来对那"姐妹"俩,也是用同样的剪辑手段插入另外的画面。这样突然、直接、简单的剪辑方式,可能一开始给人不太适应,因为"诱导式"或"联想式"剪辑更符合人的思维方式;过于突兀的剪辑往往令人无法产生联想或产生错误的联想。例如,片头这一段就很可能让人闹不清插入的片段到底是前一个画面的将来、还是过去了的事情;而且由于影片刚刚开始,插入的片段太短,观众一时难以将所有出现的画面建立起逻辑联系。然而,如果反过来看的话,这样直白而毫无暗示性动作的剪辑,恰恰勾起了观众的好奇心:观众知道那些插入的内容和人物有关,但却不知道在时间上是怎样的逻辑关联,以及这些内容在整体情节的演进中又起什么作用等等。这样一来,就比明白告诉观众那是关于人物的最近经历要有趣得多。同样的剪辑模式在影片中还有好几处,有的是"闪回"(如座头市回忆雨中杀人),有的算是"前瞻"(如服部在脑海中预演和座头市的决斗招式),有的是平行蒙太奇(服部决斗与妻子自杀),每次出现都毫无兆头,完全和流行的剪辑手法以及观众的思维定势不同。

  仔细想想的话,这样直接、突兀的剪辑手法又有何突兀的呢?为什么一定要将镜头推进到一个眼部的特写、做足了暗示说角色正在思考之后才可以插进一个关于他思考内容的画面?其实,人的自然思维往往具有很大的跳跃性,更重要的是,思维的跳跃不一定需要有多大的动静。对于"突发式剪辑"的偏爱(他在以前的作品中就用过多次了),只是表明北野武喜欢依据自己的感性来拍戏,而且他的表现手法又是那么简约直接,这使得即使像《座头市》这样的老片新拍作品,也显示出自由创作的乐趣来。更何况,那些零星突兀的插入段落,仔细回味起来的话,又是与影片的整体叙事结构相统一的,只不过更加即兴、随意一些。

四、

  事实上,正得意于这样的自由之心,北野武才能融合乡土亲切感、时代锐意与个人风格于一体,使人既有重温旧梦的温馨,又有体验新奇的兴奋,同时,以感性为基础的直接而简约手法的采用,又使编导的创作意图更容易感染观众。

  不妨以片中所谓融合程度最大的配乐与舞蹈为例。之前听很多人都在谈该片音乐与舞蹈风格的鬼马,很是古今结合、土洋合奏的说。俺对乐器的认识就和座头市对最后那块石头的认识一样,因此俺更关注音乐与画面的配合。如果大家看得仔细,听得仔细的话,会发现影片中很多劳动的场面都应和着音乐的节奏。第一处农人锄地的声音与节奏,充当了背景敲击乐之间的和声;第二处在影片中段,有几个农民在雨中戏耍,光脚板与泥巴踏合之间发出来的声音,分明是踢踏舞的旋律;而临近结尾时,村民们帮助盖房一段,各种劳动工具简直都成了乐器,每一下锤击都对应着敲击乐,而刨子、锯子的每一次推拉都正好成为背景音乐的伴奏。

  这样和谐的对应,恐怕不是巧合,而是北野武有意为之。听旋律的话,这几处的曲调都是活泼欢快的,联系到当时这些场景的人物都是劳动中的农民,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断北野武是在借机歌颂劳动人民呢?是的,劳动人民,这个词俺仿佛已经一千年没用过了,显得那么陌生;但一旦写出来,却又是那么亲切。我们已经知道,座头市是个市井英雄,说白了就是劳动人民的英雄,在老版系列中,他也是一直在为善良普通的老百姓而同各种恶势力做斗争。虽然这个新版的座头市没有老版的那么积极主动,但是让他碰上了,他还是会管到底的。

  如此一来,俺就理解了影片的结尾要来那么一段农人庆祝的晚会,更特别的是为什么古代的农民跳起了现代的踢踏舞?需要理由吗?北野武所说的,农民劳作而歌、欢快而舞,是非常自由的形式,谁说他们就不能踢踏了呢?从这个意义上说,北野武为影片装饰时代的锐意也好,融入个人的强烈风格也好,不都是为了更表现座头市的锄暴安良吗?电影结尾联欢跳舞场景时有一个细节:那"姐妹"俩变回了家庭惨案发生之前的样子接着又变回来,不过笑容一样轻松快乐。在老版《座头市》的每一集结尾大家都可以这么轻松一下,因为邪恶又少了一些,我们离幸福也更近了一步。"我虽努力睁大眼睛,可什么也看不见哦~~~"座头市最后仍不忘调侃一下,他的语气在俺听起来却包含幸福的味道。

  正如同电影里的座头市外冷心热,对劳动人民充满了感情一样,现实中的北野武也把他对乡土、对人民的感情融入进了这部电影。这也许不是他风格最强烈的作品,但绝对是他所执导的最"日本"的电影。


 

娱乐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娱乐:

  • 下一篇娱乐: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童星超时劳动触犯法规 《东京一

    山下智久《紧急救治》夏季复活

    晨间剧《笑天家》主演出炉 葵若

    渡边麻友《再见烤米棒》改名 暗

    日本女导演被指虐童 竟要求6岁

    童星彻夜拍剧崩溃大哭 电视台为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