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娱乐 >> 其他 >> 正文

从日本文学至日本电影——浅谈日本影坛的救命稻草

作者:未知  来源:易播乐   更新:2009-12-15 14:22:57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文/不一定驴驴

1、“纯爱”到唯美的僭越——从行定勋的创作动向谈起

曾经跟随岩井俊二多年、2001年凭借《大暴走》脱颖而出的行定勋,新世纪里一直活跃在日本影坛的最前沿。《日出前向青春告别》→《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北之零年》→《春雪》;由叛逆走向市场,由市场回归文艺;由青春过渡纯爱,由纯爱嬗作唯美;行定勋睿智的影像策略和今天的功德圆满,记录了一九九O年代新锐导演由非主流与主流汇合的成长,显示了他们今日的羽翼渐丰。

行定勋在今天的日本影坛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呐?我把他比作一九四五O年代的丰田四郎,一九七八O年代的市川昆,一九八九O年代的森田芳光。没错,行定勋是今天日本影坛最不容忽视现象--文学改编电影的风向标。


行定勋和岩井俊二一样,对青春题材抱有无限的兴趣,在《大暴走》《日出前向青春告别》等几个改编自青春叛逆小说的影像中,行定勋初露锋芒,得到了学院派的肯定,并获得执导《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机会。行定勋在这部备受瞩目的商业野心很大的市场项目实践中没有迷失,而是执拗地恪守了影像初衷--以自己一贯高调的学院派镜语(突出意境而淡弱叙事的文艺腔调),醇化了原著的“煽情”的魅力。可以说,片山恭一《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原著历经行定勋的改编,就好似于一次脱胎换骨的过滤与洗练,片山原著中幼稚的任性与矫揉悉数被行定勋摒弃了,所遗留下的纯爱的美,沉淀成很纯粹的扎实影像。


尔后,行定勋拍《春雪》,不能不说是受了《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刺激:《在》中蕴涵的所谓“纯爱”,难道只是幼稚懵懂、柏拉图式的纯纯恋爱么?难道只是促进了旅游业发展的、异国情调的所谓“世界中心”澳大利亚平原么?难道只是一九八O年代盛极一时的“白血病”模式剧么?难道只是为了取悦当下许多家教严格的女人跟不上当今很轻易便上床的恋爱风潮转而寻求“无精液”恋爱乌托邦的解脱心理么?纵然行定勋抱负非凡,也根本无法在本质里幼稚媚俗的纯爱文学中一展宏图。他进一步寻求“纯爱”的溯源,那便是唯美的定义、复古的情结;寻觅更高级的具有艺术价值的纯爱载体,那便是改编三岛文学瑰宝的《春雪》。行定勋拍《春雪》,系对“纯爱”定义的一次华丽的深刻诠释。在这场王朝式的恋爱影像中,弥漫着恋爱之美、风俗之美、传统之美、物哀之美、死亡之美。在这里,纯爱得到了美的升华。



2、畅销文学影像化的商业策略


自一九九O年代以来,日本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本土电影一样,在好莱坞奢华壮观的视觉大片战略的攻势下萎靡不振、恶性循环,日本电影工业遭受了史无前例的致命打击,除动画电影和少数一些电视剧场版电影尚可勉强救市外,日本电影这一“夕阳艺术”面临着销声匿迹的劫难。


然而,在资金相对短缺、大制片厂体系瓦解的新格局下,近年来的日本电影却明显呈现了复苏的局面:改编自大众文学、成本低廉的“纯爱电影”,屡次上演以小博大的票房奇迹。2003年《黄泉路》,2004年《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大约在雨季》,2005年的《四日间之奇迹》、《拥抱爱情》,纯爱电影以其符合自身实情的廉价而睿智的商业策略,在疲软死寂的日本影坛激起了波澜。这股纯爱风尚不仅在东南亚遍地开花,甚至已蔓延到大洋彼岸,目前好莱坞买下了《大约在雨季》的版权,正欲翻拍。


不仅纯爱小说,其它畅销的大众文学也是日本影坛宠幸的对象。2005年有多位直木奖获得者的作品显身于大银幕,有江国香织的《东京铁塔》,新科状元角田光代的成名作《空中庭园》(丰田利晃导演),奥田英朗关注现代人精神疾患的《In The Pool》,京极夏彦的代表作《姑获鸟之夏》(实相寺昭雄导演),以及金城一纪描写高中生与中年男性“奇妙交流”的《爸爸飞》等。


近年来受到影坛青睐的藤泽周平的幕府小说,继《黄昏的清兵卫》和《隐剑鬼爪》被山田洋次影像化后,藤泽周平最畅销的作品《蝉阵雨》也被搬上了银幕,而目前是枝裕和正在拍摄他的《花样奈穗》。



深受好评的《Jam Films》短片系列2005年推出了第四部,这次的主题为“female”,五部短片分别来自当下活跃在日本文坛第一线的五位女作家的短篇小说,导演则是冢本晋也、广木隆一等五位异才。其中冢本晋也改编小池真理子作品的《玉虫》最受瞩目,除此之外,小池真理子的另一部作品《欲望》还被筱原哲雄单独拍成了长片。


把文学作品搬上银幕,是日本影坛历代的传统,亦是市场经济产业链运转的必然环节,一方面,文学为电影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同时电影也需要借助畅销小说的市场人气。拥有广泛市场基础的畅销小说,为日后的电影上映率先争取了观众,而电影的成功,亦能反过来推动小说的销量。甚至提前通过小说的销售量,可以推算出未来的电影能够动员多少观众,进而决定影片的合理预算,投资风险极低。


3、文学改编电影的成与败


不仅只有畅销小说受到影坛的关注,其它纯文学、老一代作家的名篇等一些文学性和艺术性很强的作品近年来被搬上银幕的事例也屡见不鲜。一方面诚如日本电影理论家岩崎昶所言:电影作者希望通过改编“高级的”文学作品来提到自己作品的艺术水准;另一方面,一批电影作者雄心壮志,希望借助影像的力量来还原原著的魅力,或者从中进行再创作来展现影像的魅力。



池田敏春改编殊能将之推理小说的《剪刀男》,是这一年中璀璨的杰作之一。池田敏春在录像电影圈里挣扎多年,此番终有机会亮相银幕,他以自己深厚的影语功底,粲然地完成了所谓“难以影像化小说”影像化的挑战,塑造出一幕逾越于原著之上的、让人啧啧称奇的视觉化影像,并表示了对伦理道德的藐视。可以说,影片与原著的趣味是不同的,原著中吸引人的、扮演主要角色的悬疑元素,在这里已经无足轻重了,取而代之的是池田敏春洗练出的人性、本欲、病态的暧昧的冲击力。继他1997年的《键》,本片是第二此让我想到市川昆。从某种意义上讲,池田敏春与市川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改写横沟正史推理小说的创作动机是相似的。


与池田敏春境遇类似一直遭到冷落的、曾是池田敏春导师的根岸吉太郎,在2004年的《透光的树》入选旬报十大后,改编自鸣海章小说《挽马》的《向雪祈祷》再度荣登大雅之堂,并成了第18届东京电影节的赢家。


罕见银幕的村上文学,在二十多年来总算也得到了一次还算合理的诠释。市川准拍摄《托尼瀑谷》,并没有沦为一场村上噱头的时尚衣装秀,他隽永纤细的影像图谱,好歹与村上寂寥怅怅的文字感触对号入座了。这让村上迷们欣喜若狂。


2003年,盐田明彦改编自梶尾真治奇幻纯爱小说的《黄泉路》,可谓近年来“纯爱”电影的端倪。这是他首度涉足商业市场的尝试,同时也是饱含艺术感染力和价值的杰作。盐田明彦并没有向恶俗的商业品味颔首折腰,相反,本片是他以自己的表现手法和高调趣味改变/挑动大众口味的具有革新意识的真挚影像。在2005年不断升温的“纯爱”热潮中,盐田明彦二度改编梶尾真治纯爱小说--《拥抱爱情》,再续《黄泉路》的“催泪”辉煌。上文提到行定勋的《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也是通俗文学成功影像化的典范。


当然,并非人人都像盐田明彦、行定勋一样恪守艺术初衷,亦有人在商业利益的诱惑中迷失自我、急功近利。


与行定勋同为学院派出身、处女作一鸣惊人的李相日,在改编村上龙文学《69》、并试图把它娱乐化的商业实践中遭遇了失败。李相日一味迁就大众的口味,曲意逢迎地冠以当下最时髦的影像技巧,天真地剔除掉原著中“肮脏”与“病态”的倒错魅力,仅保留以泡妞为目的的青春“革命”事件与叛逆情绪。然而,以体嗅浓烈著称的村上龙文学被洗净了身子,还会有什么价值可言呐?2004年藉由《七夕的夏天》打入旬报十大、被寄以厚望的新导演佐佐部清,2005年推出了改编自畅销“纯爱小说”的《四日间之奇迹》。纵然票房不俗,但是,本片除风格清新以外其实再无长处。可以说,影片突显了“纯爱”文化概莫能外的软肋--为达“煽情”目的而不择手段,对观众的智商和逻辑视若无睹。该片就好似一部《秘密》+《黄泉路》+《解夏》的混合体,不伦不类。陷入这种误区的还有最近的矶村一路和森田芳光,倘使说《解夏》尚有一缕醇香和淡雅存在,那么随后的《雨鳟之川》就赤裸地流露了矶村一路投机献媚的商业情怀。森田芳光的新作《海猫》,实在对不起“森田芳光”的芳名。

(原载于《电影世界》,本文经作者授权在易播乐网发布)


 

娱乐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娱乐:

  • 下一篇娱乐: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童星超时劳动触犯法规 《东京一

    山下智久《紧急救治》夏季复活

    晨间剧《笑天家》主演出炉 葵若

    渡边麻友《再见烤米棒》改名 暗

    日本女导演被指虐童 竟要求6岁

    童星彻夜拍剧崩溃大哭 电视台为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