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婷婷
宫崎骏2008年制作完成的《悬崖上的金鱼姬》近日开始在北美上映,这部新动漫长片此次放映的荧幕数增加到927块,成为有史以来宫崎骏在美国放映荧幕最多的一次,首周票房就达到350万美元,其早前作品 《千与千寻》获得了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但其北美票房不过1000万,此次《金鱼姬》的来势汹汹,似乎要打破宫崎骏长久以来在北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处境,北美研究日本电影的专家马克·席林也认为,宫崎骏的漫画在美国一直没有取得和皮克斯与迪斯尼一样的票房成绩,应当得到更多的赞许。
而继《千与千寻》之后,日本电影在今年奥斯卡奖上再次发力,《入殓师》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部节奏缓慢关注人类尊严的严肃电影,赚取了无数人的眼泪和奥斯卡评委的投票。尽管在《哈利·波特》、《变形金刚》这样的超级大片常常占据日本票房排行榜前几名位置,但日本电影并未一味模仿迎合好莱坞,也不再像上世纪50年代时期电影靠卖弄异国情调取胜,而是在其中充满了自己对于世界价值观的思考,站在这个角度上,可以认为被广大中国观众所熟悉的《艺伎回忆录》只是一部日本题材的电影,而不是日本电影。
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高玉婷是一个日本电影爱好者,正是对日本文化的好奇让她在留学时选择了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她认为,日本人仍然习惯走进电影院观看电影,包括 《入殓师》这样的艺术电影。《入殓师》一共上映25周,票房突破了38亿日元。在日本一张电影票为130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91元,并不便宜。一部由电视剧《极道鲜师》改编而成,投资并不巨大的电影,票房高达30亿日元,高玉婷在向记者介绍这部电影时激动地说:“已经很久没有在电影院看到这么长的购票队伍了”,而将电视剧改编电影依然是日本电影取得高票房的主要手段。
面对由《入殓师》和一系列影片带动的日本电影市场的复苏,日本国内许多媒体将此冠以了“日本电影复苏”之名。
大师不只黑泽明
自上世纪50年代起至今,日本为世界奉献了许多部制作精良的电影,同时也成就了多位蜚声国际的电影大师。上个世纪的50年代,日本导演集体进军海外,黑泽明作品《罗生门》在1951年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大奖,这是西方电影节第一次把如此重要的奖项颁给一位亚洲导演,从此以后,黑泽明就成为欧洲电影节的常客,并接连获得威尼斯电影节与奥斯卡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上世纪50年代的日本电影普遍被认为是黑泽明时代,他一路高歌猛进马不停蹄地制作了多部电影,和他同一时期的许多导演都在黑泽明的光芒下黯然失色,沟口健二并不为中国普通观众所熟悉,但的确是足以和黑泽明抗衡的另一位导演,1954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正是沟口健二的 《山椒大夫》与《七武士》争雄,最后获得了银狮奖,1953年他所拍摄的《雨月物语》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榜首的银狮奖(该年没有金狮奖)。这部影片也被认为是日本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故事大纲脱自极具妖异、神秘、幽艳气息的上田秋成的作品,全片镜头运用和特技效果十分出色,细节的处理可以帮助人们透彻地理解他对日本绘画特别是对绘卷风格体现的日本式空间概念的深刻洞察。这部影片充满神秘、朦胧和凄美的气氛,再加上演员生动的演出,沟口“女性电影大师”的名号一时传播开去。
同样得到国际电影节承认的还有衣笠贞之助,他在上世纪50年代的作品《地狱门》获得了第7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上世纪50年代是日本电影大师走进欧洲与美国的一代,这一时期的许多导演的风格甚至影响了后来好莱坞的一批创作者。
但日本电影研究学者四方田犬彦毫不客气地批评这一时期的电影仅仅是为了满足西方人对于日本风韵的想象,“上世纪50年代被称之为日本电影的黄金(240,-0.52,-0.22%)时代,但实际上不过是永田雅一这位制片人策划出来的构想,而且是为适应西方人的口味而制造出来的,得到西方的评价再返销日本,以日本的知识分子为中心,制造出是‘五十年代的巨匠们造就了日本电影’这一神话,这个神话直到现在不但在欧美人之中,众多的日本人也已对此深信不疑。”
“神话”并未消失
四方田犬彦说得不无道理,然而事实是日本电影的影响力并未随着这一“神话”的结束而消失,只是不太可能如昨日辉煌,毕竟上世纪50年代的欧洲电影节,当时的香港、韩国、中国都还没有参赛资格,而今天这些地区的电影已经成为东亚电影的新代表,在这种客观条件下,日本电影很难再如此密集地出现如此广为人知的“巨匠”级人物,但却依旧以不同的面孔穿插在强大的好莱坞与冷静的欧洲电影之间,用独特的力量影响着世界。如今的日本电影,很难用一个导演或一部影片来代表,而是充满着不同的层次。
除恐怖片成为好莱坞最爱翻拍得类型外,宫崎骏已经成为日本动漫电影在世界上的代表人物,这部最新作品《悬涯上的金鱼姬》依然有奇异的故事情节,保证了完美的作品质量。这也是这部影片的主要魅力所在,而影片中依然有宫崎骏一贯的关于环境破坏的严肃主题,他的动画时常渗透着对人生的感悟,引人深思。日本动漫电影在今天的繁荣得益于上世纪70年代日本制片厂体制濒临崩溃,60年代风光无限的导演们此时全部消停了下来,黑泽明在日本无法得到国内资本拍片,开始寻找外国投资者,今村昌平离开电影圈拍起了电视纪录片,由于没有引人注目的导演新秀出现,纪录片与动漫电影在电影的没落时期却得到了发展。
为保证动漫的质量,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宫崎骏和老搭档高勋就很少接触TV版动画的制作了,之前《风之谷》的成功让他们坚信,只有剧场版动画才是高品质的纯粹动画,这种坚持让宫崎骏工作室所出品的多部动画电影都成为精品,《哈尔的移动城堡》成为史上最卖座的电影,而宫崎骏本人也被称为日本的沃尔特·迪斯尼。
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电影由于摆脱了传统的制片厂体系的束缚,流水线电影不复存在了,从而走向了独立制作的全盛时代,这也使日本电影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再度引起国际电影界关注。北野武拍摄了诸多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岩井俊二拍摄的青春片在中国台湾被频频效仿,被中国影迷所熟知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花与爱丽丝》等一些新作品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闪亮登场。
“极端”的力量
以《情书》成名的年轻导演岩井俊二每部作品都有不同的风格,《燕尾蝶》的暴力、《情书》带给人的忧伤遗憾、《梦旅人》的压抑疯狂,总是带给人不同的极端感受。岩井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喜欢在一部作品中彻底极端,无论是唯美还是其他。”
或许这些性格和日本的地理位置有些关系,由于地处海岛,日本电影无论所讲的故事还是导演的性格,都带有那么一些极端的烙印。
宫崎骏新电影和迪斯尼进行合作,在被问到未来是否有可能向迪斯尼学习现代的技术进行动画制作时,他冷冷地拒绝了这个提议。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宫崎骏依然高傲地宣布:“也许我的想法是过时的,但我依然想要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这个世界,并用自己的双手描绘它。”在制作这部《悬崖上的金鱼姬》之前,他解散了工作室的电脑特效部门,制作中有超过170000张原稿,每一张都是手工绘制。
正是这样的坚持,为日本电影在世界上争取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本著名导演筱田正浩每次看到好莱坞常常出现的大团圆结局,常感到十分不安。他坚持认为电影应当走向终极,而在他看来,这种终极应当是死亡——“所谓快乐,是因为通过死亡人才能被净化,日本的文化一直强调从中体会美感。因为生存是十分丑恶的。黑泽明一直在尽力展现人到底有多滑稽。”如果能够理解死亡对于日本人的意义,或许我们就能对《入殓师》获奖不感到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