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娱乐 >> 电影资讯 >> 正文

中日武侠电影之武道侠光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网   更新:2015-10-21 9:20:58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原标题:中日武侠电影之武道侠光



据新华社客户端报道,中日两国的武侠电影,脱胎于不同的传统戏剧母体,却同样经历了纯武打的境界、砥砺期的摸索、与本土思想的结合、人道主义的萌芽、走向世界这么一条共同的轨迹。


“一个人。没有同类。”自电影《聂隐娘》放映以来,这句话成了热门,也成了侯氏武侠的标签。


导演侯孝贤年少时轻狂,是台湾新潮电影的践行者。曾流行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反高潮”叙事方式,铸就了《聂隐娘》中的一个“隐”字。让观众无法畅快淋漓地享受传统武侠片里的兵戎相见、刀光剑影。可谓“一出侯氏武侠,没有同类。”


最终,聂隐娘遇上了磨镜少年,二人携手远赴新罗佛国,从此绝迹江湖。一位是晚唐女侠,一位是东瀛学艺少年,这便是中日武侠在另一时空的碰撞吧!



从戏剧中脱胎


将聂隐娘与磨镜少年的情缘和中日武侠攀上关系并非牵强附会。


磨镜少年没有佩刀明显不是武士,也不会是浪人。可他千里迢迢赴唐绝不是来磨镜子的,聂隐娘故事原文和电影剧本都没有对少年的来历多做交代,只知他是来学艺的,这就跟日式武侠的学艺题材不谋而合。


或许你也有同感,磨镜少年拔刀相助时,与精精儿部下交锋,其闪躲画面与日本经典影片《罗生门》里,杀生丸与武士对阵的镜头颇有几分相似。于是,电影《聂隐娘》成了一个契机,让我们窥探中日武侠电影的来龙与去脉,及两国的侠义世界如何平行、交织。


提到武侠二字,恍如脚踏祥云,奔波于苍茫之间。它集中国的武术文化,儒家、道家、佛家文化的影响于一身,在历史长河里经过洗练慢慢演变成了中国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修养甚至信仰。


日本又当如何呢?细究起来,在日本是找不到“武侠电影”这个门类的,与其最接近的当属“chanbara”电影,即剑戟电影。“chanbara”其实是模仿兵器撞击的声音,意指打斗场面,与我们所谈的“武侠”在感官上相距甚远。直到剑戟与本土文化“武士道”相结合才孕育出了日式武侠的形象。


中国传统的武侠文化概括起来分为两大要点:“武打”和“侠义”。这应该也是理清中国武侠电影脉络的主旨,也是探寻日本同类电影的一条主线。


早期的中国武侠电影被称为“武打片”,它脱胎于国剧京剧。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定军山》便是一部武打片。《定军山》内容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


该片直接将京剧桥段用摄录机进行录制,再用放映机投映至大银幕。它诞生于北京的丰泰照相馆(现在的大观楼影院),由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主演,据说谭老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之后这段影像被拿到前门大观楼最热闹的街区放映,一时间万人空巷。这也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但称其为“武侠电影”可能还有欠妥当,那里有刀光却没有侠情,有武打却没有武侠。


无巧不成书,最初出现的日本剑戟电影《本能寺合战》摄制于1908年,脱胎于日本的古典戏剧形式——狂言,和《定军山》的渊源类似。更令人称奇的是,连最初的画面也与《定军山》雷同,记录的是主演中村福之助、嵐璃徳舞刀弄剑的一幕。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娱乐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娱乐:

  • 下一篇娱乐: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童星超时劳动触犯法规 《东京一

    山下智久《紧急救治》夏季复活

    晨间剧《笑天家》主演出炉 葵若

    渡边麻友《再见烤米棒》改名 暗

    日本女导演被指虐童 竟要求6岁

    童星彻夜拍剧崩溃大哭 电视台为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