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了》成为了宫崎骏的封山之作。
>>>>>>>72岁宫崎骏宣布退隐 《起风了》成其最后长篇作
>>>>>>>>独家评论宫崎骏:用善良与纯真去对抗混沌的世界
搜狐娱乐讯(秦川玺/文 李新/视频)这位亚洲最著名的动画大师连宣布退休都如此优雅。他没有在电影制作前就高调将《起风了》成为他的最后一部电影,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样做一定能赚足噱头,或许还能够解释为何这部作品如此“现实主义”且“缺乏想象”,毕竟《起风了》目前为止遇到的最大争议正是这八个字。直到这部电影漂洋过海,到了最古老的威尼斯电影节上,完成了可能是它最后一个重要场合,然后宫崎骏带来了一封信,信中感谢了许多人,最后缓缓地说,“退休是我的决定。”在为世界送来龙猫、波妞、城堡、龙王等等充满了想象力的“礼物”后,宫崎骏把自己最后一部作品当做礼物,送给了自己。
当大家听到《起风了》由一部作品变成封山之作时,会改变主意,以不一样的态度、情怀或角度再审视一遍它吗?
19:00 ~19:30首映前半小时
部分媒体期待值不如《哈尔移动城堡》
威尼斯时间晚上七点,距离《起风了》媒体场看片还有半个小时,电影宫门口照例排起了十米来长的队伍。对于竞赛片来说,这个长度并不算夸张,去年金基德《圣殇》和北野武《极恶非道2》的队伍都长过它。这不是宫崎骏的电影第一次来威尼斯了。2004年,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哈尔的移动城堡》首映盛况空前。一位参加过那年威尼斯的意大利记者说,当时的状况的确比今天要热烈,“那时候是观众与记者一同进场,我早来了快一个小时,队伍经排到了红毯门口,差不多30多米。”那时正是宫崎骏在欧洲乃至世界名声大噪的几年,大家对宫崎骏的了解来源于横扫奥斯卡和擒获柏林的《千与千寻》。不仅如此,当时的《哈尔》也是威尼斯至少30年来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的动画电影,也足以吸引到不了解宫崎骏的人们的好奇心。
那年的威尼斯,宫崎骏并没有让人失望。新闻写道:“在可容纳1300人左右的放映厅内,人头攒动,挤得水泄不通,在影片放映结束后,放映厅当场响起长时间持续不断的热烈掌声,为《哈尔的移动城堡》首映献礼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这部电影曾擒获当年威尼斯最佳特技大奖。
19:30 ~21:30放映途中
8人中途离场,有人笑点不对
同样是那个可以容纳1300人左右的放映厅,这次并没有被塞得很满,但上座率已经算是不错。而至于掌声,片头吉卜力工作室的蓝色大片头出现时,观众席上便爆发出了掌声,放映了这么多场主竞赛片,这还是头一遭。但随着电影的推进,在大约30分钟的时候,就有坐在前排的两位年长的白人记者离开影厅再也没回来。两个小时的电影,根据不完全统计,有至少8个人选择中途离场。
另外,或许因为宫崎骏前面的电影都太欢乐,有的记者显然没有接受这部电影略有些沉重的叙事和历史背景,总在一些奇怪的地方笑场。电影中有一段是关于日本人去德国参观他们的飞机制造厂,在酒店宾馆房间,男主角与男二号苦苦思考时,男二号问男主角是否有烟,在得到否定答案后,男二在烟灰缸里找了一根重新点燃,惆怅地吸起来吸烟。这一场景反映了日本制造飞机的技术不如德国,其实是比较沉重的地方,却不知为何莫名其妙戳中部分媒体笑点。当然,这还不算最奇怪的,也有外国记者一直在笑电影中的一些日语发音,比如“ko nie ji wa(你好)”,“so des nie(原来是这样啊)”。
好玩的是,电影中有一个场景,服务员端上一盘像盆栽一样的草,上到了一个金发碧眼的欧洲人桌上,这个欧洲人颇为认真地吃着“草”,席间也有观众在笑,但笑的是少数,周围许多老外都找不到笑点在哪,反倒是戳到了坐在一起的中国媒体的笑点。
21:30~次日13:00 放映结束后
都说画面依旧绚烂,都说想象力不再丰富
就像《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样,放映结束后,全场同样响起了掌声,声势大小与今年热门竞赛片《菲洛梅娜》不相上下。观影结束后采访了几位观众,他们普遍认为,这部电影不如《哈尔》,虽然大部分外国记者对于它依旧是喜欢的。采访了四位意大利人,他们的一致观点是,电影中一如既往表现了反战、和平与反法西斯的精神,同时,也展现了日本的历史,“这比看书本有趣多了”。
吉卜力工作室那对画面苛责的高要求也让电影的画面再次征服了观众,采访了十余位观众,包括国外媒体对此的影评中都不忘提到这一点。一位日本记者说,这部电影一共画了16万张水彩的素材,而这部电影在日本被普遍认为是宫崎骏让庵野秀明接班的信号。
除开对画面的赞赏意外,对于电影内容的探讨中,普遍被认为宫崎骏“想象力不再丰富”,反而开始说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几乎所有的影评都会拿它与《龙猫》、《哈尔》和《天空之城》来做一番比较,因为它们都包含了飞翔这一元素,而飞翔,则一直是宫崎骏动画片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有影评人看后表示自己两度睡着,而宫崎骏对战争的态度也变得模糊起来。此外,电影中对于爱情这一条线也颇有些别扭,不仅因为有些像韩剧的悲伤剧情,还因为电影中传达出的,男主角以事业为重的自私。
美国《综艺》的评论比较客观,说这是宫崎骏非常私人化的一部片子。宫崎骏的父亲曾经营一家工厂,专门为A6M型号飞机制造方向盘。从小宫崎骏就对飞行机器很感兴趣。宫崎骏的电影中,充满了对飞行的热衷与蒸汽时代的情怀。
翻看各个国家的影评,有一篇来自英国影评人Xan Brooks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It's too polite, it needs more bite.(太礼貌,需要更直接)”他认为电影中传达出的许多情感太含蓄。和一位同行聊到了这个观点,她也认为,电影中,宫崎骏想要表达的东西都藏得太深,但依旧有让人过目难忘的细节。比如,男主一心想造飞行速度奇快的飞机,但克服不了飞机自重过重的阻碍,于是他非常认真的想,那就不要让飞机带有炸弹功能了吧,这一想法惹来同事们争相嘲笑。
也有人给出了完全的负面评价,法国《正片》主编米歇尔-西蒙就很失望:“无论是剧本还是图像, 我都觉得缺少创新。本来他的前作相比较以前的作品已经不是最好的了。我记得是宫崎骏自己说过的, 一个艺术家的创作生命只有十年时间。”
13:00~14:00 新闻发布会
念了一封宫崎骏的信 社交网络一片哀嚎
宫崎骏依旧缺席威尼斯,这让人们对中午一点钟的发布会意兴阑珊。作为中国人的老朋友,到现场的中国媒体并不是很多,各国媒体提问的主要针对性还是在于电影为何选择一个如此现实主义的题材,而不再像以往一样展开想象。那时候,大家还只是将这部电影当成宫崎骏转型之作,大家都在讨论他创作风格的改变,以及未来的可能。
在发布会以前,和很多媒体聊过最喜欢的宫崎骏电影,得到最多的反馈是《哈尔的移动城堡》。后来一个常年跑电影节的记者说,欧洲人之所以喜欢这一部,还是因为威尼斯电影节的关系,毕竟九年前这部《哈尔》曾轰动威尼斯,随后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可想而知。果然,走出电影宫,到红毯外围观的群众堆里问起来,有近一半的人第一个问题是“宫崎骏是谁?”而那些知道宫崎骏的回答是:“每一部作品都很喜欢”。回到媒体们的排行榜,排第二的电影是《千与千寻》。接下来,还有《幽灵公主》,被问到的记者说很喜欢里面的动物元素,欧洲人总是对这一题材非常买账,记得《天注定》戛纳首映后,记者们讨论最多的是电影中虐待动物的话题,发布会上贾樟柯也被问过好几次。《天空之城》也被三位同行提到,他们觉得飞行的元素和蒸汽时代的元素很打动他们。
问了那么多媒体和路人,看过《起风了》的,虽然都觉得这部片子不错,但都没有把它列为最喜欢的NO.1。比起现实,大家还是更喜欢宫崎骏为他们造梦。
所以发布会现场,当吉卜力制片人拿着手中的信件,缓慢念出宫崎骏本人做的决定,并表示不会在现场做出回应时,大家都“惊呆了”。现场发出一片叹息与议论。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后,这一消息通过微博和twitter传遍全世界,社交媒体一片哀嚎声。
14:00~19:00 发布会结束后
《起风了》变封山作,你会重新看待它吗?
发布会结束后,整个威尼斯电影记者们的接头暗号似乎都变成了宫崎骏。中国媒体互相询问是否有进一步消息,外国媒体想方设法找第一手信息。这其中最忙碌的还是日本记者。新闻中心、电影宫外、红毯周边,能看到几个黑头发黄皮肤的记者,有的拿着录音笔,有的扛着摄像机似乎在做着观众、媒体对此事的看法。下午19:00,在排队《汤姆的农场》时,前面一个日本记者还在询问,“你对宫崎骏退休的事情如何看?”以及,“你觉得《起风了》好看吗?”有一位记者的回答是:“昨天觉得一般,没想到是他最后一部作品,找个机会应该再看一下,毕竟抱着最后一部作品的心态,可能很多观点会不一样。”
不管心态是否如何,最后一部作品是否会因为这个角色而被注入更多的意义。我们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宫崎骏退休了之后,接下来,谁能再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想象?而离开了宫崎骏的吉卜力工作室,是否还能让我们继续相信飞翔的力量?相信一定有太多的问题,伴随着宫崎骏的退休和他的封山作《起风了》,堆积在了每个人的脑海,等待着被回答。
http://yule.sohu.com/20130902/n385621984.shtmlyule.sohu.comtrue搜狐娱乐秦川玺 李新http://yule.sohu.com/20130902/n385621984.shtmlreport6111《起风了》成为了宫崎骏的封山之作。>>>>>>>72岁宫崎骏宣布退隐《起风了》成其最后长篇作>>>&